首页 > 现代散文 > 不问书中的内容而痴迷
2020
10-21

不问书中的内容而痴迷

五月,值得纪念追忆的日子!扬眉吐气而来的劳动人民,迎面昂首阔步的热血青年,历经磨难的世界红十字日,牵手纯洁的白衣天使,相聚在五月,欢乐在五月。还有世界电信日、世界无烟日、国际博物馆日、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国际日……这么多大大小小的节日,出现在五月,温暖在五月,不止因为这是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月份,更是燃烧激情的月份。

就看到祖母在桥头跪了下来,先对着冥冥夜空双手合十、祷告、磕头,然后趴在桥上,手脚并用,慢慢地、慢慢地爬着过了桥……

挥一挥手,我告别了昔日母校。梦里,我却回到母校。我来到母校,多想再见您一面——白玉兰老师!我却听别人说,您到山区支教了。“山区的孩子需要老师。”您走的时候这样说。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自从摩门教徒将“大草”昵称为约书亚树并公诸于众,这个过程就具有了天人合一的属性而并非仅仅是宗教表达。因此两个物种一直在互换着勇敢、顽强、智慧与力量——约书亚树被赋予新的内涵,人类获得了更丰饶的价值取向。所以即便《生态圈》杂志所说的可能会演变成客观现实,约书亚树这一“神人的化身”也会永远翠绿在人们的心中!

这个春节,团聚欢庆伴着担忧寂寞。街上极少车辆行人,小区内也没有了往年正月手提彩礼走亲访友的身影,也不见了楼下放鞭炮玩耍戏嬉的孩子。 我只好闭门读书、宅家抗病。在家也是战斗,卫己亦是利人。胡适曾说“精神的财富越优越和显著,留给无聊的空间就越小”。我在小小书房不慌不忙地浏览经典名著,向众多前贤名家请教,同他们对话勾通。间或了解时事要闻,浏览微信,择优收藏文章,听听音乐,看看文艺节目,心情如波澜起伏。 一 作为普通人,我们实在无为犯难,理智的行为便是冷静,避免《乌合之众》中指出的那些愚蠢添乱的庸俗躁动,而到困惑之时,情绪“病毒”就开始露头漫延,恐惶、内心烦闷混乱、所有负面情绪被点燃并如火焚烧心身。这不但毫无益处,反而会减少免疫力。只有平静淡定、增强倍念,平衡心态,才能照顾好自己,为国分忧。正如弗洛伊德所说,克服心身疾病就要“努力工作”和有“爱人”的品质。我也读到了加缪在《鼠疫》中说的最好的抗御方式就是“做好本职工作”的“诚挚”。 对于赋闲的我来说,便是无为而有为的积极应对,千万不能犯笛卡尔指出的最大悲剧,“不懂得安安静静地待在屋子里”。 为此我有感作成一联: 修练内功抗病毒, 提升素养战瘟神。 面对这场快速大范围的“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我们不得不静下来,低头反思,人类在大自然及的报复面前,还认为自己是主宰世界的“地球之王”吗? 过去,我在系统阅读自然文学和旅行考察的同时,做了大量的笔记,少数在小本子上,很多却随手写于纸张碎片,回家后放在文件袋里,积累了一大摞。早想整理,却无空闲时间,如今不是很少的时机吗! 于是分门别类粘贴、抄录……有时还需对照生物、地质等方面的专业书籍加以核对。这个过程也是进一步的感知、学习、反思、叠加和提升。有的便自然连缀修饰加工成文。 我站起来,踱到窗前,看那室外的灿烂阳光和轻度污染不太清亮的空间,听不到车辆和城市的喧嚣,一切都出奇的沉寂,略显冷落潇条。这是多少年来从未见过的情景。 大地上向阳处,冬天的冰雪开始在阳光下溶化,第一股春水悄无声息地滋润土地,催生新芽快速生长。 二 读书困了,就玩书。你也许会问:只知道“读书”,岂有“玩书”?其实,读只是观看文字,而玩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不是吗?想想大凡有兴趣、深爱之物之事才值得人去把玩、摆弄,不惜耗费大量功夫、金钱,占用业余休息时间。桥牌也好、麻将也好、琴棋书画、古币玉器,大有玩家。沉溺牵挂、搜求摩挲,以致魂牵梦绕,别无他顾。更有鸟狗宠物如影随形、不离不弃,此乃个人爱好,消除烦恼、孤独,也无可厚非。 由上可知,那些爱书、嗜书之人手不释卷,开卷读之、掩卷思之。品尝玩味,废寝忘食,也自在情理之中。如果其它的还有玩物丧志之嫌,那么玩书倒是可以增知识长 智慧,修养身心,陶冶性情,开阔境界,升华灵魂。何乐而不为!一次,我在书摊上淘到一本《读书四观》,是湖北辞书出版社正版。汇集了明清时代著名藏书家、学者祁承檏《读书训》、吴应萁《读书止观录》、陈梦雷《读书纪事》、周永年《先正读书诀》。广搜先秦以来读书古训与读书典故。其中周永年的《先正读书诀》,就引《陆清献公集》中将圣贤道理放在胸中,时常“展玩”;对朱熹所编《小学》、所著《近思录》,要“时时玩味”“从容涵泳”。这是我最早见到的把书与“玩”结合起来。其实《读书四观》就是一本彻头彻尾的“玩书”之书。 前两年,我在书店购得一本天地出版社《读书与用书》,为民国时期中学生读本,收入梁启超、胡适、鲁迅、林语堂、梁漱溟、朱光潜、沈从文、朱自清等人关于读书和用书的演讲文章,他们博览群书,终生赏玩不倦,成为大师名家。虽时隔几十年,仍有值得借鉴之处。 其它有关读书之书和心得体会文章不胜枚举。有的给你迷人的形象,有的提出稀奇的想法,有的应用俏皮的妙语,有的具有深刻的见解,有的展现雄辩的表达,莫衷一是,各有千秋。集中到一点,无非从阅读到玩赏,由自身气质和岁月造成了一种乐趣和习惯。乐在其中,出神入定。 玩书人比其它玩家更多随意性和独特性。不用结伴,没有输赢。由兴趣产生出很多灵活的接纳方式。就拿我自己说吧,每周必逛一次书店书摊,独来独往,无拘无束。神经先于我的肉体而活跃起来。这至少给予我一种闲暇不用思考的快乐;一种入睡前恍惚呈现妙不可言的景象;一种文思四溢的幻觉。从而一次次的排遣烦恼和庸俗习气。我可以在一小时内跨越几个世纪的文明,观赏几个国度的风光,游览几个名胜的美景。那种快乐与幸福并非纯主观的感受,更多地是精神上的开阔喜乐。尽管短暂,但有永恒的价值:因为“过去”的灵魂已革故鼎新。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时遇到被自己抛弃的东西。这种记忆的唤醒,犹如重新给了我幸存的时间,将我自己身心暗处的东西挖了出来,恢复了被世俗抹去的良知和理性。一些看似违背常理、丑陋的货色也可以一下子变得优美起来,展现出其多维的面孔。 法郎士说读书是灵魂的壮游,博尔赫斯把图书馆比作天堂,宋人尤裹甚至把书比作肉、裘、朋友和金石琴瑟,可充饥、御寒,倾诉交往,把玩开心。余秋雨在《风雨天一阁》中说:“因为喜欢书中的诗文而痴迷,还不算真正的痴迷,不问书中的内容而痴迷,那就又上了一个等级。在这个等级上,只要听说是书,只要手指能触摸到薄薄的宣纸,就兴奋莫名,浑身舒畅”难怪杜工部“漫卷诗书喜欲狂”。 真是玩得开心,玩到了极致。到了那种地步,便结下不解之缘,不离不弃,难分难解。书变成了另一种自我,提供了阅读自己的玩具,从不同的书中认识到真实的自己。我认为我自己最大的欢乐,就是在玩书中获得成长,慢慢实现了自我的独立性,从而使灵魂自由飞翔,精神不断升华。当我的全部意念兴趣都集中于书中时,书便向我展现出异样的境界,我在其中梦游把玩,留恋忘返。它用高雅的格调,奇特的抑扬顿挫,优美的舞姿,曼妙的音乐,令人喜悦的光芒震撼和照亮我的灵魂。像春的温柔之手,夏的炽热拥吻,秋的丰硕果实,冬的静默封藏,给我抚慰和能量。在无限契合的交流中,看见生命的真谛。 但是,仍然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我要一直玩下去,做一名书的“老顽童”。 三 音乐,它表现在几乎所有的娱乐节目和歌舞戏剧中。 当我听到音乐,心灵总要发生微妙的变化,使过去的隐秘感情发生难以表述的深度触碰,引发我不同时期尚未呈现的回忆,从而使整个神经系统和身体也受到刺激。 那些或哀婉温柔、或幽远漂渺、或情思缠绵、或激昂亢奋的器乐音调和歌唱声乐,有的唤起青春、欢乐、柔情的梦幻,有的引起已然消逝的热情的依稀伤感,有的复活了久已埋藏心底的企盼、愿望、慷慨大度和雄心壮志…… 这些共鸣将我从现实的烦躁和寂寞中解脱出来,让郁闷和难以言说的情感找到出路,有的在给我恬静和愉悦的同时,实现了数十年来未能完结的精神挣脱。 那每个旋律的涟漪,每个和声的波澜,与我内心往昔悲欢的难以测度的洄流相应和勾通。如果说我在行走大山荒野、面对海洋时的激情是视力引起的心灵震撼,那么音乐则是听觉所激发的灵魂之海掀起的颤栗和细浪吟语,且惊心动魄,心迷神荡。 所有这一切,全都挥洒自如,浑然和谐,自然天成,融汇贯通,让你深感生命饱满中完全的放松和心灵的重塑,体现出人性中的自由属性和生命存在的本质意义! 四 观看以春晚为主的大量的戏剧、舞蹈、歌唱、小品、表演等节目,包括部分电影、电视剧,从彩排到正式上演,联想到自己过去的亲历,反映了逐步冷却的“明星热”和回归优秀传统且推陈出新之际,人们当下精神生活内质与艺术的高度一致性。 绚丽的表演气场与华彩,不断闪现的令人震撼的眩目锋芒之璀璨,质朴而幽深、普通而特异的艺术美感,全部的智慧与才华所交织成的艺术笼罩力,将想象的境界与实际可见的情景结合起来,依个体自己的心理结构与阅历积累重组,展现为表演的语调、声气、姿态,既是才情才华的显示,又无不透露着生命的密码。身心的机能运化转而为艺术的愉悦、享受、幸福和升华。 无论是对传统经典的重排,还 是创新节目,都寄托着艺术家的思考和探索,在实现个人生命活力、听从生命本源的召唤下,以逼真切近的实感,尽力用人民群众长期生活中本土化与时代化创造的艺术手段来表现。 简单的追逐与复制不会创新,也没有艺术尊严,只能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和精神倦怠,当然也就谈不上美的感染和熏陶了。 重排就是向经典致敬,向前辈和传统学习,重新振作经典作品深扎生活和人民土壤的创作经验。在秉持“原汁原味”的同时,还要具有时代气息。这不仅决定了作品能否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也关乎民族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以现代理念重新编排、配器、置景等,既要吸收传统的优秀成份、发扬一定的地域本原风格,又须融入时尚元素和青春气息,同时在表演样式、设计、造形、舞美、服装等方面也进行新的探索。 实现上述目标,靠得是编导的高度艺术涵养与经验积淀,把演职人员的生命艺术和审美角度在双重性上统一起来,于回望和前瞻中寻求创新。这对于演艺风格的形成,在自觉与不自觉的磨合中,具备了很大的改造力和培育性。 演员形塑角色的表现,要具备过人的艺术领悟和敏锐的感觉反应,以及对演艺的爱好兴趣,也要建立在对故事的熟悉程度、对角色的理解深度和对观众欣赏心理把握的基础上。努力克服“低档快消高收”的观念,着力提升专业素养,才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发挥生命的张力,从内心到装饰,从表情到动作,一齐趋向生机勃勃、惟妙惟肖。方可提高演技,呈现综合的艺术效果。真是艺术操守映心胸丘壑,生命性情至大道修行。 好演员不论角色大小,是否主演,都会以自己的角色素养与专业精神对观众负责。观众也通过欣赏文艺演出使心理发生变化,激发情感和活力,回到更年轻的心态和忘忧快乐的境界。演员如果没有踏踏实实沉没角色的前期苦练、观看、参照、对角色情绪、表演节奏与音乐及配角的协调,就不会有形神兼备的舞台表演,当然也不能博得观众的掌声。 特别是一批德艺双馨的老演员,那生机焕发的面部、炯炯有神的眼睛、灵活机动的语言融合舞蹈和戏剧元素,于现代性中有古典雅致,透露着老而不衰的意志和勇气,从言谈吐语间可感到那颗热枕奔放的和浑身湧流的血液、饱涵艺术造诣的脉络,反映出她(他)们全部的激情、欲望、希求和抱负!其时而展示出来的某种无法重现的技艺,只有调动一生的人生阅历和艺术底蕴才能达到,这令青年演员们赞叹不已,觉得还未达到那种精湛娴熟的程度,必须加强刻苦修炼和文化底蕴。让观众看到民族艺术的魅力和传承。 所有上述过程,都有乐队协奏的古典优雅与现代新潮趋势的和谐配合,让表演舞唱出彩亮丽,炫染加强舞台技艺氛围,从而深度契合人心

几个售粮员见我姐姐背着粮食袋子回来了,谁都不理她。姐姐来到给她秤粮的售粮员跟前说,同志,您称错秤了。那个售粮员警惕地说,谁称错了你怎么随便诬陷人!姐姐说,我回家称了,确实错了。售粮员鄙视地说,粮店有规定,出了粮店门,一律不负责。粮店订出这样的制度也是出于无奈。有的居民把粮领到家,倒出一两斤的,再背回粮店,硬说给的不够秤的事儿时有发生,因此,粮店规定:售出的粮食,出了粮店门,短斤少两的粮店一律不负责。她哪知道这次不是短斤少两,而是多给了10斤粮食。姐姐说,咱们把丑话说前头,等月底你们点库少了10斤粮食,找我我可不认账。说完背着粮食就往外走。

免责声明:文章《不问书中的内容而痴迷》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