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散文有什么艺术特色?
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特征。孟子曾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滕文公下》)在百家争鸣的时代,要阐明自己的观点,维护自己的立场,批 评其他学派,就不得不进行论辩。事实上,好辩不仅是《孟子》的特征,《墨子》、 《庄子》、《荀子》、《韩非子》等莫不如此。先秦说理文的论辩术,由《墨子》 开始,逐步走向成熟。《墨子》采用了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逻辑方法。其论辩 中的逻辑思辨色彩,对先秦说理文的定型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墨家重质轻文, 《墨子》文章质朴无华,缺乏文采,不够生动,从而使其论辩文虽逻辑严谨,文 学意味却不浓。《孟子》的论辩文,在逻辑上也许不如《墨子》严谨,但却更具 有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
《孟子》中的论辩文,也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应手 地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 的结论中。
《孟子》散文的特征是什么?
《孟子》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充分反映战国时代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孟子》的文章语气极为逼真,大都接近口语,十分生动而有风趣。
《孟子》散文主要特点:
“好辩”的色彩是《孟子》的突出特征,其好辩是建立在“仁政”、“性善”之上,理大而言顺,旁征博引,善用现实中的浅显之事作比,故有“善辩”之论。《孟子》散文“善辩”的最大的特色是文章的气势。“磅礴、苍健、雄辩滔滔、富有力度是孟子文章气势的基本特征。
《孟子》散文的“好辩”特征主要从以下几点实现的:
1、取譬设喻,富于形象化。用富于形象化的语言说理叙事,是孟子散文的一大特点。
2、巧设机关,引人入胜。孟子一直在设置一个“陷阱”,这个陷阱里装的东西是孟子奉行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孔子的学说思想,是推行仁政,讲求仁政,期望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3、论辩严谨,阐述逻辑。
4、善用逻辑,气势浩荡。《孟子》使用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段也是多样化的,这对于加强文章的表现力起了很好的作用。
5、一议一述,相得益彰。
上面五点便体现了《孟子》散文的“善辩”的特点,体现了其中的感情充沛,语言犀利,明白晓畅,雄辩滔滔等诸多特点。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zjgdxz.com/post/12539.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