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的小短文300字左右?
你们注意过马路两侧的路灯吗?你们喜欢路灯吗?你们敬佩路灯的品质吗?
路灯常常屹立在马路的两侧,它有许多形状,有莲花行的,有天鹅 行的等等.晚上是一盏灯,白天是一处风景.每当夜晚来临时,马路两侧就会亮起美丽的霓虹灯、彩灯等,路灯虽然不引人注意,但却很朴素,从傍晚一直到天亮,为那些在晚上走路的人照明.
每到星期五晚上,我就会骑着自行车同伙伴一起去鑫源广场玩,玩累了回家时,虽然路灯的光线在马路上显得很弱,但还是靠路灯给 我照明,才使我平平安安的回到家,我感谢您路灯.
路灯虽然不引人注意,但是它很美,是朴素的美,它的生命力比花灯、水灯要顽强,它每天都在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奉献,无论风和日丽的晴天,还是狂风大作雷雨交加的雨天,或是雪花飞舞的冬天.
我喜欢路灯,也敬佩它良好的品质,我要作一个有路灯那样品质的小学生.
借物喻人的写景抒情散文?
秋风骤起,满池原本亭亭玉立,碧绿袅娜的荷叶;如膏脂般丰润,带着一种欲说还羞情状的莲花,凭添了惨然的暗淡。田田如舞女的裙,莹莹似玉雕粉彻的优美,被时间的流水带走了,带到了遥不可知的天国,只把美好的记忆,留在了梦中。池边一株高大的杨树,在秋日中飒飒低语。树叶一片一片地飘落下来,有的打着旋儿,在空中盘旋了许久,才不情愿似地落在地上。好象非常不愿离开养育它的母亲――大杨树,频频回顾,别情依依。有的从上边树枝落下,又挂在下边树枝上。那是真情地拥抱,执意的眷恋。秋风无情,秋日无语。一阵摇撼,它还是被迫离开树枝,缓缓地落在水面上。沿着池塘已是厚厚的一层落叶,猛然,在一片枯黄中,有一片深绿色的嫩叶非常亮眼。这片叶子为啥这么年青?也许是杨树最后一片绽开的叶子,它还没有走完生命的历程,还在做着青春的美梦,不想,无情的秋风,迈着不紧不慢的脚步,板着冷漠的面孔如期而至,和其它树叶一样,被迫离开树枝。时令到了让它们最后分别的时刻,别无选择。谁会理会一片还没成年的绿叶呢?又一阵秋风刮过,池塘喧闹起来,那声音好象在说:等来年吧。哦!我明白了,它们没有消沉,更没有哀伤,它们是在悄悄地酝酿,在酝酿着一个更灿烂更美好的春天……哗――一阵急雨似的掌声和孩子们的喧哗,打断了我的沉思。原来,池塘不远处是一所少年宫,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胸前飘着一角鲜艳的红领巾,正在给小朋友们讲抗日英雄故事,孩子们被故事中为国捐躯,壮烈牺牲的小英雄感动的热泪纷飞。依然是无语秋日,飒飒秋风。
表现母爱伟大的借物喻人的散文?
说起对母爱的赞颂,谁都不及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亲切而真诚地吟颂了既普通又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千百年来都能引起无数读者的共鸣.也正是因为如此,令我迟迟不敢写有关母爱的文章或诗词,恐怕自已写得不够好,亵读了母爱.我们所认识的母爱应该就是:在儿女受到挫折时,母亲给予鼓励和安慰,给予他们追求和奋斗的勇气;在儿女心灵飘泊时,母亲用温暖的涟漪,轻轻荡开他们心中所有的郁结;在儿女心情不愉快时,母亲想方设法让他们变成一只快乐的小鸟,乘着彩云自由地在蓝天之际飞翔……にに事实上,在平凡的生活中,母爱时时刻刻都包围着我们,陪伴着我们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它是如此的平凡,又是如此的伟大,更是如此的真诚.にに我们的每一个人都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当你啼哭在襁褓时,母亲会敞开温暖的怀抱;当你呀呀学语时,母亲会给予耐心的教导;当你一步一步学行时,母亲会牵着你的手;当你工作劳累时,母亲会递上暖暖的一杯热茶或咖啡;当你取得成就时,母亲会弹出激动的泪花;当你卧病在床时,母亲会为你准备好一条热毛巾和一碗白粥.にに所以,母爱如涓涓细流,渗透到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落.日日月月,年年岁岁,永恒不变.にに翻开历史的卷子,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伟大母亲的典范.其中,最出名的可算是孟母了.她为了自已的儿子能够在将来有个好前途,而三次搬家,确实是我们历史上母亲的典范.她享有“母教一人”的美誉,培养出了“功不在禹下”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还有,姚太夫人,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母亲,她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为贤母.にに再说近一点吧,最近在某网站上看到一则报道:“全国第二位捐肝救子母亲江苏省灌南县左争艳”,她为了救治患有“肝豆状核变性”的儿子,不怕风险,把自己一叶鲜活的肝脏割下来,捐给了儿子,使儿子的生命得到了延续.她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二位捐肝救子的母亲.にに有了第二位,那么就会有第三位、第四位……有了捐肝的,也会有捐肾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个个母亲都会把天生的母爱发挥得淋漓尽致.にに但是,当母爱发挥“过了度”时,还是我们所赞颂的母爱吗?にに不是.にに当母爱失去了一种正常的释放和行动时,它已经是一种趋近于病态的母爱了.超负荷的付出,让母亲的心灵不堪重负,使她脆弱的心灵变得扭曲,从而会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事来.就像前文中所提到的那位母亲,为帮儿子戒网瘾,“举债求治、耗资百万”值得我们去同情,值得我们去关怀.她那执着和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zjgdxz.com/post/14544.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