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散文里的月中,说嫦娥在月亮上看到什么人?
文中三次出现“某某人”“某某人”“什么人”,指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不惜牺牲生命的人。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冰冷,文中多处提到,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望着明月,总觉寒光冷气浸入我的身子”,“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这种意境能使人想起李白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月的光是死的光”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巴金的散文诗《日》和《月》,以朴素无华的文字,借景喻人,以情点“睛”,哲理的思考与诗意的描绘水乳交融,崇高的美学理想给人以启迪和教诲。所以推荐你结合《日》来看 ,会更还体味作者的寓意。。。
巴金散文《海上生明月》赏析(就是理解分析)?
集中体现的是巴金细腻幽静的另一面。
一个人踱步在月光之下,这是孤寂凄清的,但同时可以清楚地整理自己的思绪。“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了落了霜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并不是悠闲、自在的,而是忧愁沉重的,可是即使在这样忧愁情绪之下,作者却并未就此沉溺,而是写道:“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但是为什么还有娥奔月的传说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里的娥和飞蛾、夸父是相似的,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只不过飞蛾和夸父是追求光和热,而娥却“妄想”去改变这个冰冷的星球,改变那冰冷的月光。但是他们的精神都是值得赞颂的。他们都是作者的理想的化身。作品思想深邃,情意深沉,富于启迪性和鼓舞性。-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zjgdxz.com/post/19470.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