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散文 > 毕淑敏散文阅读感想-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
2020
11-01

毕淑敏散文阅读感想-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

看了毕淑敏的一些书,你们有什么感想?

毕淑敏的作品我读过不少,也挺喜欢她的作品,相信许多读者都喜欢毕老师的作品,因为她的作品贴近人心,而且真诚。

毕老师是军人家庭出身,在新疆伊犁军营长大,后来自己又去西藏阿里当兵,成长为一名边关军医。她的作品首先是从她自身的传奇经历写起的,写得都很感人,都值得认真一读。

毕老师后来转业北京工作,还是一名医生,不过她专修了文学创作和心理咨询,成功转型为一名专业作家和心理医生,她的作品更是直指人心,侧重于从人性角度答疑解惑,读来仿佛一名知心大姐与你倾心长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毕淑敏于2012年发表小说《花冠病毒》,预言″20NN年人类和病毒必有一战″,据介绍这是国内首部心理能量小说。有关疫情的小说池莉也写过,那部名为《霍乱之乱》,她也做过医生,是名武汉作家。今年新冠肆虐全球,据说毕老师的预言超准,大家可先读读毕老师的这本《花冠病毒》。不过毕老师的作品以散文为主,而且写得都好,读起来亲切有益,各位朋友不妨亲自尝尝这些作品之清新甘苦滋味。

毕淑敏散文集读后感?

我很崇拜毕淑敏,特别爱读她的散文集。有人这样评价她:在热闹而浮躁的文坛,毕淑敏似乎自立门户,不能把她归属于任何一个派别;她不以学问见长,也不以前卫的语言标榜;她不是江南的清山秀水,也不是草原上的黑骏马,她似乎是从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中走来,但又不全是传统文化的回归。她把日常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事物作为审美客体,把人人都经历的事情写得妙趣横生。这种朴实无华的文风,很有一点“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

在暑假里,再次读了《毕淑敏散文》,和她一起分享了心灵的颤动,毕淑敏以散文的形式,以诗一般的文字告诉我们“爱”是世界上最有记忆的金属,她是那么具有夺目的光泽,是那么具有多艳的色彩。“爱”是人世间最最具有情感,最最具魅力的,是任何物品所替代不了的。《爱怕什么》是毕淑敏的散文名篇,被现代人称为“心理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我对文章产生了特有的激动,或许是毕淑敏在字里行间对我的打动,第一次,我真真地对“爱”有那样的按捺不住的冲动,肯定地说,正是毕淑敏对“爱”的深刻理解打动了我。

“爱一桩事业,就奋不顾身地投入。爱一个人,就斩钉截铁地追求。爱一个民族,就挫骨扬灰地献身。爱一种信仰,就至死不悔。” 从毕淑敏对“爱”的诠释中,不难看出她对“爱”那种独有释怀。阅读这篇散文,感觉毕淑敏对“爱”的解释特别具有生活的气息,特别具有人性的舒漫,使“爱”更具有人性之魂。在她的笔下,“爱”怕撒谎,“爱”怕沉默,“爱”怕犹豫,“爱”怕模棱两可,“爱”怕沙上建塔,“爱”怕无源之水,“爱”怕假冒伪劣,“爱”怕刻意求工。“说了爱的许多毛病,爱岂不一无是处?”其实不然,毕淑敏在散文中用了大量的“爱是什么”从广泛的多视角诠释了“爱”的博大、“爱”的坚固、“爱”的力量和宏大。文中对“爱”的强调,足以保有一份人世间的真“爱”真“情”,能使孕育万物之生活的草原生长出能力、勇气、智慧、才干、友谊、关怀……。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人生长明的温暖的灯。

从阅读毕淑敏的散文中,我更多的体味是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倾注爱,倾注多少“爱”,是“一生”还是“一时”。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倾注的是毕生的精力和爱,教师更应具有母亲的博大情怀和终生的“爱”,因为教师的职业就是以“爱”的呵护,“爱”的德行,照耀学生们前行的道路。我在毕淑敏散文中,体味到“爱”的真谛―― “爱是神奇的化学试剂能让苦难变得香甜,能让一分钟永驻成永远,能让平凡的容颜貌若天仙,能让喃喃细雨雅过雷鸣电闪。”“爱”是教育者的情怀,“爱”是教师的职业特性,“爱”是灵魂工程师们的之情,“爱”是学生成长的土壤,“爱”是学生快乐的源泉。“爱”是孕育万物的草原。在这里,能长出能力、勇气、智慧、才干、友谊、关怀……所有人间的美德和属于大自然的美丽天分,爱都会赠与你。”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