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关于春天?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绘出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色。绿是吹绿的意思,关于春天的景象这句诗表达的形象生动、生机盎然。
2、其实这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面写景,其实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当时的内心心情。‘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如此强化政治色彩来解析《泊船瓜洲》诗的诗意,是很有代表性的。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全文如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全诗大意: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5、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谥号“文”,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封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宋徽宗时追封为舒王。故世人又称王荆公、舒王。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现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著名散文《游褒禅山记》。今传《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
又说这两句写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很有余韵。
后者太牵强了。小学生初中生做作业看前一条,做论文掉书袋用后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诗人什么的感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于北宋大诗人王安石的笔下。当时,王安石接到朝廷的旨令,离开定居的南京,北上进京,第二次出任宰相,在路上才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全诗是: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意思是:钟山很近,只隔着一条长江和几处青山,可我正一路北上,离家却要越来越远。现在正是早春二月,春风吹拂,春草萌生,过不了多久,就会绿透江南岸边。美好的春光唤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他遥望明月,深情地问道: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重归故里?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zjgdxz.com/post/23193.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