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散文 > 关于朱自清写景散文-朱自清写景作品?
2020
11-02

关于朱自清写景散文-朱自清写景作品?

朱自清的写景文章?

朱自清散文之<<绿>>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瀑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

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朱自清写景作品?

・踪迹・

《踪迹》是朱自清的诗与散文集,1924年12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第一辑是新诗。

第二辑是散文。本书收录其散文部分,仍以“踪迹”为辑名,同时将散文诗《匆匆》也一并收入。

匆匆 歌声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温州的踪迹 航船中的文明

・背影・

《背影》是朱自清的第一本散文集,1928年10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分甲乙两辑,并有序文一篇:《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文》。

序 女人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背影 阿河 哀韦杰三君

飘零 白采 荷塘月色 一封信 《梅花》后记 怀魏握青君

儿女 旅行杂记 说梦 海行杂记

・你 我・

《你我》散文集,1936年3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共收1925年至1934年秋所作的29篇文章,分

甲乙两辑,甲辑共13篇,除《自序》外本书全收;乙辑为书评序跋集,共16篇。本书只收《〈忆〉跋》,

《〈山野掇拾〉》,《〈子恺漫画〉代序》,《〈燕知草〉序》,《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5篇。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扬州的夏日 看花 我所见的叶圣陶 论无话可说 给亡妇

你我 谈抽烟 冬天 择偶记 说扬州 南京

潭柘寺 戒坛寺 《忆》跋 《山野掇拾》 《子恺漫画》代序 《燕知草》序 叶圣陶的短篇小说

・欧游杂记・

《欧游杂记》1934年9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收录游记11篇,其中《西行通讯》为附录。

威尼斯 佛罗伦司 罗马 滂卑故城 瑞士 荷兰

柏林 德瑞司登 莱茵河 巴黎 西行通讯

・伦敦杂记・

《伦敦杂记》1943年4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三家书店 文人宅 博物院 公园 加尔东尼市场 吃的

乞丐 圣诞节 房东太太

・标准与尺度・

《标准与尺度》,1948年4月由文光书店印行。收文23篇,多为文学杂谈。本辑收录《动乱时代》,

《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悼闻一多先生》,《回来杂记》,《论严肃》,《论气节》,《论吃饭》等6篇。

动乱时代 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 回来杂记 论严肃 论气节 论吃饭

・论雅俗共赏・

《论雅俗共赏》1948年5月由观察社出版,为“观察丛书”之七,收文15篇。

本辑收录《论雅俗共赏》,《论百读不厌》,《论书生的酸气》,《论老实话》等4篇。

论雅俗共赏 论百读不厌 论书生的酸气。

朱自清的散文《春》写得好,好在哪?

从语文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春》写得好,主要是作者通过精心构思,让文章的结构与语言都显得精美细致。

首先从结构上来说,《春》的一开头,表现对春天热烈的盼望,而接下来就是“东风来了”,为什么以“东风”作为春天的象征。就是因为东风是温暖温和的,此时冬寒未尽,第一个打破冰雪封锁的就是东风。也正是因为东风来了,“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三个“起来”表现了一个过程,一个改变,此刻改变正开始发生。也正因为余寒未尽,因此小草是“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在人们不知不觉间迫不及待地冲破了阻碍出现,然后就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而人们也被活力感染,从“坐着、躺着”到“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由静而动,表现出昂扬的生命力。接下来,这种生命力体现在花上,“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花越来越繁盛,以至于人们已经想到它已经走向成熟的顶峰。而且不仅树上开满了花,野花也“遍地是”,花是无处不在的。花越来越繁盛,春天的气息也在春风中“酝酿”,越来越浓烈。并且鸟儿“清脆”的喉咙、牧童“嘹亮”的短笛,表现出欢快跃动的节奏,也随着春风播撒到四方。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不仅细密,而且晶亮,特别是“细丝”这一比喻,表现出雨的柔软,就如同前文那“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春风一样温和,滋润着正在生长着的一切。在春雨的滋润下,“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的树叶小草上迸发出活力来。人们“撑起伞慢慢走着”,“披着蓑、戴着笠的”农夫在工作,这份活力也让他们感动,静静地劳作,去创造新的生活。而此时无论“城里乡下”,人们也争先恐后地出来,但不再是如上文一样去玩,而是创造新的未来。作者以三个比喻为结,而把“有铁一股的胳膊和腰脚”的青年放在最后,就是告诉我们春天要带领着人们去拼搏、去开创一个崭新的、美丽的世界,此刻大家正跟着春天“上前去”。这里也呼应了开头的盼望,人们不仅仅盼望春天的美丽繁盛,更是在盼望着一个美好的未来!

由此可见,作者虽然写了六幅画面,但这六幅画面的内容都是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春天美丽的画卷。并且,他以东风开头,春草图中的“风轻悄悄的”,春花图中草丛中的野花“还眨呀眨的”,春雨图中雨丝“密密地斜织着”,迎春图中飞舞的风筝,都在或明或暗地描写春风,更是把文章联成了一体。作者的匠心独运,就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至于精美的语言,这个各个材料都分析得很详细,我就简单地举有关修辞手法的运用的例子。作者巧妙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不仅写出景物的特点,并且也可以与前后文相呼应。前面提到的有关春雨的例子,“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不仅写出了春雨细、密、亮、柔的特点,其晶亮就让“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而其柔软不仅与上文把春风比喻成母亲的手相呼应,同样也与下文那个“安静而和平的夜”呼应,表现出一种温柔的氛围。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