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亲情的名家散文?
1、《背影》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2、《孝心无价 》
《孝心无价 》是著名作家毕淑敏的一篇散文作品。作者在文章开始举了两个关于“孝”的例子:一种是求学的苦孩子,一种是离家的游子,作者并不认可他们的“孝”,由此引发出行孝这一平常而又深刻的话题。
作者相信天下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但作者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时间的流逝,将会带走行孝的机会。因为人生是短暂的,父母可能在我们想行孝之时已离开人世。
3、《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小说家老舍的作品。《我的母亲》是一篇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回忆母亲的散文。 文章中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子女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赞颂之情。
在文中,老舍细细地描述了母亲的性格,她勤劳、热心、疼爱儿女。母亲给他的是“生命的教育”。
这篇文章的风格是纯朴而清新的。语言随情而发,自然朴素,字字句句都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深之语;结构任性而为,平实流畅。结尾处,一声沉痛的叹息,明白如话,却是意悲而远,感人至深。
4、《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胡适的作品。《我的母亲》是一篇自传体散文,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回忆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关心以及与家人和睦相处的过程,展示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该文没有花哨的文字,没有华丽的比喻,语言简洁流畅,举重若轻,显示了白话文的美感与魅力。
胡适的母亲对胡适的教育严而有宽,宽容不纵容。这种方法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让胡适有了是非意识,学会担当。有了过失就必须自己承担后果。
胡适的母亲没有直接灌输给胡适多少知识,但她重德垂范,用较为科学的方法始终勉励儿子一心向学,鞭策儿子学有所成。该篇文章经改动后收进中国中学语文课文。
写关于母亲的名家作品,你认为哪本感人至深?
推荐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这是发表于《北京文学》1979年第11期上的短篇小说。后收录于作者的同名小说散文集。这篇小说在关于母亲的文学中是非常杰出的,影响非常大,而且,后来张洁的散文集《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和长篇小说《无字》也是在这篇小说的基础上展开和拓展的。
对于母亲的爱的情结是张洁文学作品中表现得最为杰出精彩的主题。《爱,是不能忘记的》通过一个名叫珊珊的30岁未婚女青年对已故母亲的回忆揭开了钟雨与老干部“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悲剧。通过对非人道、反人道的文化思想的一种“反叛”,呼唤人性,呼唤人道主义,小说所 表现的主题正是反思人性,深入地思考爱。
小说创造了一种用第一人称讲述,却表达“别人的故事”而不是“自己的故事”的表述方式。故事的主角是母亲,而视角却是一位女儿,小说由作为女儿的“我”来讲述讲述者的母亲“她”的情爱故事。这种讲述方式在传统观念里是非常忌讳的。中国传统社会长期以来最忌讳讲长者的感情世界,更忌讳作为女儿的晚辈讲述母亲的情爱故事,可以说张洁采用这一叙述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叛逆,一种对于小说讲故事方式的革新。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文化冲击力,年轻的大学生和知识分子们,都在谈论着《爱,是不能忘记的》,而小说中对于母亲,对于情感,对于人性,对于人道主义的关注,后来成为张洁经常在小说中表现的主题。
张洁后来写了散文集《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延续了《爱,是不能忘记的》的主题,详细记录了作者的母亲的八十多个日夜,表达对母亲去世的最沉重的悼念,表达对母爱凄婉、深长的颂歌,之前小说的短篇讲述,在散文集中变成了刻骨铭心的长篇自述,它讲述的是生命、爱和灵魂的故事。是对于母亲的深切的爱。而长篇小说《无字》可以看成是同类主题的延伸,小说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进述了她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通过平凡人的平凡小事反映社会深刻矛盾,把人们非常熟悉、接近的凡人故事,放在广阔的背景来演绎,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来表现平凡人的浮沉、坎坷的人生,对女性在二十世纪的中国进行了独特记述和审视,写出了女性的世纪性的生命史诗。
有人评论说张洁的文学作品,在不同时期变换着表述的方式,巧妙地表现不同的感情旋律:在前期作品中,“深沉含蓄,擅用抒情性叙述与哲理性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在中期的作品中,作者”以审丑为基准,采用调侃、反讽的手法营造种种超现实的文本景观,一抒发对世界荒诞性方面的体验“。在后期,作者”又转而平淡超脱,从关注现实的激烈走向关注内心的情感感悟,呈现出另一种美学风格“。张洁作品中关于母亲的描写和颂扬,关于女性和人性的思考,关于情感的描绘,很值得认真、反复地品味。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zjgdxz.com/post/24810.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