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最早出于什么时代?它是如何演变成现代汉语的?
现代白话文出现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际,大致在五四之前的一两年内。
胡适先生在美国留学期间,与朋友梅光迪等人辩论白话诗与古典诗歌的问题。胡适认为,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而文言文与实际生活的需要脱节,日常是口语,写文章则文言、桐城派古文。胡适产生了用白话创作诗歌的思想并尝试创作。
五四之际,鲁迅,胡适,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等都是新文学革命的先驱者,他们或用白话文创作诗歌,创作小说,创作散文,由此现代白话文走上历史的舞台。
至于古白话产生更早,主要是在话本小说,通俗文学里使用,宋元话本小说,明清小说以三言二拍,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为代表 ,都采用古白话创作。
现代白话文蹒跚起步,很快风行,为人民大众所接受,形成今天的现代汉语。
什么是白话文?
白话文(又称语体文),指的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白话文在古代也有一段很漫长的历史,在宋代己有话本,明清两代也有部分白话小说,如金瓶梅、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不过为古白话,而且白话文作品在古代文坛上只占少数,文言文在当时仍然是主流。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代了文言文,成为写作的主流,使文言文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白话文是相对于文言文而说的。清末开始的文体改革可以分为“新文体”、“白话文”和“大众语”三个阶段。
《狂人日记》是中国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和合本《圣经》则是第一部白话文翻译著作。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zjgdxz.com/post/25768.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