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经典散文诗有哪些?
1、月夜明,青丘小雨。点滴而落,雨点心上,遥想当年,与卿共携手,话尽天下。雨滴而落,回首!依稀可见,与子说偕老,笑看红尘。雨落心头,垂首!自嘲一笑,独自饮酒,低语坟头,奈何桥前可与卿逢?
2、爷爷:一转眼你已经走了三年多了,爷爷,你在天堂还好吗!我想你了,想你站在家门口电线杆下等我们回家的笑脸,几回回梦中见你,你说你睡觉的枕头低了,要我帮你抬高的,免得你看不见家门,在梦中,你还站在老家门口等我门回家,这一切,都只在梦中了,爷爷,家里一切都好。你安息吧!
3、春雨清明湿杏花,小山明灭柳烟斜。《清明祭诗》
4、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清明日》
5、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生者总是会不断地成为逝者。下一代不断成长,上一代不断地老朽,不断地死亡,这是生物的规律,自然的规律。人类社会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延续。
6、亲爱的弟弟,你在那边还好吗?愿你在天堂一切都好,好好休息一下吧,我想你了,弟弟!镭镭现在已经工作了,你放心吧,我和哥哥爸爸妈妈会照顾好他的。
7、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
8、又是一年清明时,霏霏细雨,点点愁思,几多离人泪!远在天堂的亲人、朋友,你们可好?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一份对已故亲友的思念,虽然已是天各一方,但这份念想却始终将我们牢牢的连在一起。让我们写下这份牵挂,微递到天堂!
求一篇题目《清明祭》的散文?
古人云:“湖上小桃三百树,一齐弹泪过清明”。当我想起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连湖上的小桃树都在纷纷为清明落泪,更何况是对已故的亲人呢。借景喻人,可谓把清明节的悲伤之情表达到了极致。 清明是感恩与追思的日子。自古以来,扫墓不仅祭奠祖先、缅怀先人,也尊崇英烈、认祖归宗,这源自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祖先崇拜,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支柱。中国社会的凝聚、文明的传承,敬尊长辈的孝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重要的社会凝聚剂,也是清明节强大的生命力和民间根基所在。 通过清明节实践孝道,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有人说,清明节可以算作是中国人的“感恩节”,“知恩图报”暗示着感恩的传统理念;也有人说,清明以流传千年的传统提醒当代人在追思中学习感恩,这也正是建设道德文明迫切需要的。当然,就道德层面而言,社会成员应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是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要做到这一点,应怀有“感恩之心”,这种理念的培养,应当建构在对家庭的尊崇、对祖先的感恩和对血脉责任认同之上。清明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提升过程,现代文明应为清明文化赋予新的内涵。感恩的模式不可能是完全的传统,也不可能是纯粹的现在。 清明节俗称“鬼节”,在感恩的模式中,一直笼罩着神秘与浓厚的迷信色彩。传统被扭曲,部分民间祭祀物品已经走向异化,街头烟雾缭绕、纸钱抛撒,墓地里,“宝马”、“别墅”、甚至烧“小姐”随处可见,这使颇有文化内涵的节日变得浅薄、低俗。清明文化作为传统文化,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传承文明,不断升华。尊重传统,与时俱进,充分展现清明文化的意义,不是哪个人所能担当的,需要强有力的社会意识引导。这不仅是倡导“网上祭奠”、“鲜花祭奠”、“居家祭奠”等社会新风,也是借“清明文化节”深入挖掘清明文化的内涵。而这又恰恰是体现文化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恒久主题和重要环节。 清明节凭借中华民族发自内心的虔敬,穿越时空、历经沧桑而盛行不衰。那么,曾一度被拒弃的传统文化观念,在当下的现实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在全球化的今天,经济交往的增多,带来了强势的外来文化。在这样的语境下,我们无法回避“我是谁?”这样的简单命题。也许承认我是中国人的前提,是对同一“人文始祖”的认同。清明、端午、中秋、春节作为文化符号,不仅是文化的精华,也是文明的缩影,蕴涵着独特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内核,代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民族情结。清明节成为国家的法定假日,绝对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归”与“拯救”,而是对文化之根和民族历史的体认与在此基础上的继往开来。祭祀是浸润民族认同感的模式,这犹如追求自由与权利一样,追求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是人的本性。建构在“人文始祖”之上的传统价值观念,并不排斥吸收平等、自由、民主等现代人类的优秀价值观念,使得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了世界意义和未来价值,这将为二十一世纪提供不竭的情感和精神资源。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要求,更好地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推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30年来,由于经济迅猛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开始由生活水平向生活质量转变,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更渴望增加精神生活中的精神含量。清明节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利用清明节,寻根问祖,感恩怀亲,本是人之常情,但我们应当文明扫墓。毛主席当年会韶山,拜祭父母之墓时说道:教我者党,生我者父母也!“将感恩之情溢于言表,但他献给双亲的仅仅是一束松枝而已。做为我们在清明节去祭祀已故亲人的扫墓者,大家应从毛主席的祭祀父母的方式上得到点启迪,尽量远离那些祭祀陋习。 在亲人墓前植树,用一束鲜花寄哀思,缅怀亲人对自己的赋育之恩,教育后代要继承先人的优良家风,让大家度过一个平安、文明的清明节。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zjgdxz.com/post/25911.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