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爱的高中作文,可以写爱国、爱家、爱党、同学等800字左右,谢谢?
国旗下讲话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爱家 爱校 爱社会》.家是避风的港湾,是人生奋斗的加油站,一个个温暖的家就是社会里一个个充满生机的细胞.爱家,首先意味要爱家中亲人,孝敬父母长辈.在家中,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我们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头疼脑热让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起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作为小学生,我们虽然不能为家中带来多少经济收入,但我们可以在家中帮父母分担家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通过勤奋学习获取好成绩来回报他们,不做让父母长辈生气烦心的事.一个人,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热爱学校,我们大家已经或多或少地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来了.热爱学校就是爱学校的一草一木,就是做好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为班里拿块抹布,捡起校园里的纸屑,认真唱好国歌,仔细地做值日等等.我们还要懂得:松弛的琴弦,弹不出悦耳的音乐,散漫的生活,燃烧不起青春的火焰.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遵守.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理想.我们学习,生活在学校,就要讲文明,讲礼貌,尊重师长,关心同学,热爱集体.因为班级学习风气如何,直接影响到大家的学习成效,我们的校园环境好坏,学校风气优劣也同样决定着我们是否能够健康向上成长,而这个风气又恰恰是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我们必须勤于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有益活动,争做新世纪优秀青少年,把爱校从口号变为行动,让第二实验小学成为人人最为称道和向往的强校,名校.一个人的成长不仅和学校风气相关,而且也和社会紧密相连.如果不爱社会,社会公德被破坏,必然导致人们行为失范,社会混乱.吃亏的将是所有的人,也包括自己.比如,在一个居民小区里,你也乱倒垃圾,我也乱倒垃圾,弄得臭气熏天,蚊蝇滋生,闻臭味和由于细菌,病毒而生病的是所有的人.那么我们要怎样爱社会呢1,要爱护公共财物.2,在公共场所,要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纪律.3,要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保护环境,积极参加大扫除和保护环境的各种公益活动.4,积极参加"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支援灾区人民,救助遭受不幸的家庭等公益事业,让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爱.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她正诉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我们是祖国的花蕾,含苞欲放,就让我们从小爱家,爱校,爱社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和家乡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800字的爱国散文?
1.祖国在我心中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从《诗经》中“坎坎代擅”的江边,到《史记》“金戈铁马”的楚河汉界;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到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我看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烟花苍茫,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看群峰腾跃,平原奔驰,长河扬鞭的祖国。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读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祖国壮年的成熟……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是一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过壶口,闯关东,走三峡,奔大海。在河西走廊,华北平原,我看祖国的富饶与辽阔,看祖国千里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国崇高与巍峨,看祖国繁荣的霓虹灯日夜闪烁,灿若银河……给我肤色的祖国,给我智慧与胆略的祖国。尽管在乡村,还有辍学孩子渴望的目光;尽管在城镇,还有下岗女工无奈地诉说,但我知道,更有改革的浪潮迭起,冲破旧的观念,旧体制的束缚,迎来新世纪磅礴的日出!这是一个除旧立新的祖国。这是一个沸腾上升的祖国;这是一个如日中天的祖国。我的话语多得成一部历史,我的话语多得可组成一片星河,但是说得最多最动情的一句,便是――腾飞吧祖国、祖国吉祥,吉祥祖国。2.我的祖国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在汉唐等时期,我们祖国曾经是世界上最文明、最强大的国家。但是,由于近代国家政治腐败,闭关自守,导致了国家国力衰微。1949年,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获得了民族的解放,邓小平为中华民族的振兴绘制了宏伟的蓝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建设,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实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祖国变得更美好!香港、澳门本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他们离开了祖国妈妈;在1997、1999年,他们相继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嫦娥奔月是我们先辈们几千年前的伟大梦想,这个梦想在“神州5号”载人飞船载着杨利伟进入太空以后,已经在逐步实现。同时,我们成功的战胜了1998年的特大洪水;成功的加入WTO;成功申奥;成功的抗击了“非典”和“禽流感”等。这一系列成功,证明了今天我国的强大实力。中华民族像一个巨人,屹立世界在东方。从清末的被蹂躏到现在的发展蒸蒸日上,是无数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懈努力换来的,来之不易啊。他们开创了祖国的今天,我们要造就祖国的明天。为了实现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自己,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明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建设贡献聪明才智,让祖国明天更美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3.谁最爱国在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既,电视上播出了一场《中华情》海外特辑演唱会,许多知名的新老艺术家与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同台献艺,他们载歌载舞,高举爱国旗帜,宏扬民族精神,展现中华风采,抒发血脉亲情;情真意切的对白,欢快愉悦的弹奏,古朴优雅的舞姿,满怀激情的演唱,表达了华夏子孙殷殷的爱国之情、恋母之意,深深打动了全球华人的心。旅居澳洲的丁毅先生演唱的“故乡的云”,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一个声音向我召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漂泊……”改革开放以来,数以百万计的中华优秀儿女,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远涉重洋,奔赴异国他乡,如今,一片片故乡的云飘落四面八方,游遍五洲四海,世界上凡是有人的地方,几乎都有华侨、华裔,他们在学习别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也把民族文化传播过去,使之与国外文化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让世界各地都散发着浓浓的中国韵味,都开放出鲜艳的华夏之花。明亮是我中学时形影不离的同学,现任美国一家电气公司首席工程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技术总监。去年春节他回国探望父母期间,几个好同学又坐在了一起,谈到身在异国他乡的感受时,明亮突然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说谁最爱国?”在坐诸君一下子全都怔了神,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好,过了一会有人说:“除了叛徒、卖国贼之外,大家不都一样爱国吗?”他很认真地说:“不,我最爱国。”我们感到不可思议:“难道我们这些在国内为中国发展贡献力量的人,还不如你跑去给外国佬出力更爱国吗?”他拍着胸脯说:“爱国不分地域,我虽然远离祖国,但这颗心永远向着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我们用母亲给予的双手,用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在激烈的竞争中开辟出一片属于华人的天地,让天下人不再鄙视我们,不再辱骂我们是东亚病夫,你能说,我们不爱国吗?当然说到爱国,祖国对我们这些游子们来讲还有另外一层意义。”接着他讲了一个故事:他刚去美国的时候,第一次主持召开公司技术人员会议,当与会者听说他是个中国人时,无不投以鄙弃的目光,一时间会场秩序大乱,众人用尖声怪叫和鼓倒掌逼他下台,因为那个时候中国移民数量还不多,中国人在大多数美国老百姓眼中好吃懒做,是个劣等民族,不值得他们去交往和信任。公司老总为了稳定混乱局面,向众人介绍说明亮虽有中国血统,但在日本生活多年,已经没有中国人的习性了。为证明给众人看,随即叫上来一位日本籍的员工与之对话,在大是大非面前,明亮豪不客气,斩钉截铁的大声说:“我是个百分之百的中国人,没有在日本生活过,只在中国学校里学过一点日语,排在华语、世界语、甚至英语之后。”当他用非常流利的日语与日本籍员工对话的时候,全场一片寂静,因为他们这些自持是优等人种又勤奋好学的科技精英,也没有一个能将其他国家的语言运用到随心所欲完全脱离母语的程度,他们不得不对眼前这位身材瘦小的中国人刮目相看。通过这件事,明亮真正感觉出“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的份量,中国人只所以受到如此侮辱,都是腐朽没落的大清朝留下的遗患,长期的闭关自守,腐败到底的吏治,视人民为奴隶的等级制度,吹嘘酒文化万能的恶习,最后导致国破家亡的命运。如今,中国强大了,旅居海外的华侨华裔腰板硬气了,祖国给海外游子们带来神圣的尊严,让他们扬眉吐气,不再遭受白眼。他们感谢祖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团结、奋进,他们对祖国的爱是真诚的、强烈的,因为祖国是他们坚强的依靠,是他们生命的支撑,是他们避风的港湾。所以他们说:“我最爱国”。其实,全球的华人华侨,无论在什么地方,心里都装着“中华情”,因为我们的身体里流着炎黄子孙的血液,形象上保留着华夏种族的印记,个人的荣辱与祖国紧密相连。因此,华夏子孙只有手挽手,心连心,时刻铭记祖国母亲的恩情,永远记住不可一世的清王朝覆灭的教训,勤奋学习,互相帮助,万众一心为国效力,就无愧于炎黄子孙这个荣誉,无愧于中华民族这个称呼。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zjgdxz.com/post/26367.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