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散文是什么?
1、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各学派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先秦诸子散文收录各家著作,有文曰“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2、散体大赋:是汉代辞赋的代表,它师承屈原、宋玉及《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它的内容多属为统治者扬威颂圣,思想倾向比较空泛,艺术形式过于简单僵化.散体大赋普遍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作品篇幅巨大,文字排铺堆砌,对事物进行铺陈描写. 3、唐代古文运动:中唐时期由韩愈、柳宗元发起的文学革新运动,主要内容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主张文道合一.它实质是在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等诸方面进行变革的文学革新运动 4、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
什么是先秦历史散文?
类别:先秦时代的散文主要有史传和诸子两大类别。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形式:国别、编年、纪传三种形式。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
古代散文,简称古文,是和什么相对文体?
古代散文是个古代韵文对应的文体
古代散文不等于古文
古文分为两大类:韵文、散文。
韵文可分为:诗、词、曲、赋、铭、骈文。
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散文可分为:史传文、论说文、杂记文、应用文。
史传文可分为: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
论说文:论、说、原、订等。
杂记文:台阁名胜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等。
应用文:表、策、疏、书、序、跋、赠序、祭文等
中国古代散文?
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一)先秦时期
1. 第一部散文集《尚书》。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2。 历史散文
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3. 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
(二)两汉
两汉时代,散文进一步发展。
1. 政论文
贾谊的文章《过秦论》,晁错以主张募民备塞的《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两篇散文最为著名。
2. 史传文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王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统治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
(1)《史记》司马迁的《史记》代表了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
(2)《汉书》
在《史记》的影响下,东汉产生了不少历史散文著作,班固的《汉书》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3. 赋
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赋”。赋的名称始于战国赵人荀卿的《赋篇》,到后代形成了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和散文的双重性质。接近散文的称“文赋”,接近于骈文的称“骈赋”。
(三)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马并俪文体,《水经注》、《洛阳伽蓝记》不同凡响。
(四)唐宋时期。
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北宋时,欧阳修力倡古文,苏氏父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
(五)元明清时期。
本期散文基本上继承发展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精神。明代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派,反对复古的唐宋派,主张性灵的公安派,出现了归有光等散文大家,清代影响最大的是桐城派。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zjgdxz.com/post/35918.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