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歌大全 > 人间至味是清欢 散文-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20
11-07

人间至味是清欢 散文-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喜欢苏轼和林清玄写的“人间有味是清欢”,“人生最美是清欢”这两句话。你有同感吗?

谢邀回答,有同感!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

清欢是来自对平静的疏淡的朴素的生活的一种热爱……林清玄

无声而漫长的人生路

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生活

这一路拎着沧桑

也拎着美好

历经风雨

也历经暖阳

笑容背后

都有咬紧牙关的灵魂

用遗忘解脱往事

用沉默诉说心事

也在沉默中沉淀 默默生长

热爱春天里的生命

热爱生命里的春天

慢慢的欣赏 静静地吟听

放下心的疲惫

放下满目的奢求

放慢带累的脚步

用一颗素心

在心中修篱种菊

任凭红尘喧闹

自守心中一方清宁

慢慢把时光走旧

清欢是一种独特的风情

是经历沧桑后仍能

浅笑从容 灵魂生香

犹如忧伤恰逢春雨 内心自愈

清欢是一种随心、随性

用平常心看世界

用欢喜心过生活

见落花有情 见流水有意

用诗意描绘生活 万物皆成诗

用感恩之心汇集山水 能赏悦目的画

清欢有时是一种傲骨

她并非不合群

只是不会低头献媚

坚守初心 信守承诺

不卑不亢 不骄不燥

千帆过尽 初心不改

微笑自然 安暖此生

人间有味是清欢

………………

…图2来自相册,谢绝转载…




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欣赏美景的喜悦,品茶尝鲜的舒畅,远离世俗干扰的闲适之情。出自:《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原文: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宋代:苏轼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译文: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这首纪游词,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在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赏析:上阕,诗人用素描的手法,给我们描画出一幅淡雅的富于动感的水墨画似的景色:冬尽春萌,早上,细雨斜风,乍暖还寒,山中淡烟疏柳雾朦胧,河边突然阳光明媚、豁然开朗。从洛涧流出的清浅河水,进入淮河后逐渐变得混黄迷漫迤俪向前。下阕,抒发诗人游南山的感受:中午时分,在山庄农家,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心情多舒坦,人间最有味的是这清淡的欢愉啊!“人间有味是清欢”。这一带有哲理性的诗句,是全诗的“诗眼”,给人无尽的思索玩味。何谓“清欢”?远离喧嚣的城市,远离官场的争斗,忘却名利欲望,走进山林,感受农家素朴的清茶淡饭生活,这就是“清欢”。“清欢”者,清淡的欢愉也,不是大欢、狂欢,更不是贪欢。无可否认,苏轼的“清欢”论有一定的局限性,隐含着他经受险恶仕途官宦之后,产生的一种隐退的消极思想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钓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的诗词有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如果让你从其他诗词中找一句相对应的,你会选哪一句?

这句现在好像火起来了,有书叫这个名儿,有电视叫“人间至味是清欢”。其实原句更好,清欢读来应该是清淡的,淡淡的欢愉,“有味”更为贴合这种意境,“至味”有些许用力过度。



啊,扯远了,还是说“人间有味是清欢”。人世间,引人回味的,还是那日常生活中清淡的欢愉。加上前两句,“雪花乳沫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写出词人品茗尝鲜的愉悦雅趣,其实是一种闲适的态度。

要在诗词中找与之对应的,读书君觉得意境相对就好,从刘长卿《别严士元》中抽出一句“闲花落地听无声”与之相配,在此不管原诗所写,架过来。

“闲花落地听无声”,闲淡的,花朵落地,仔细听听,没有留下一点声音,就像清淡的世事,过去似乎了无痕迹,却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