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的风格是什么?
李清照在词坛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李清照(1084一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她位居婉约派之首,诗词散文全能作家,以词闻名,成就极高;才华远在柳永、宴殊、秦观之上,在词作巅峰朝代一一宋代,被奉为"婉约词宗″,而名垂千古。她的现存49首词,对后世影响极大,堪称"一代词圣″。李清照因生于书香门第,受其熏陶,年幼时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样样精通,青年时代,风骚动八方,文采震九州;宋朝一奇女,清辉照词坛。从此,确立了李清照在词坛艺风格上正宗婉约词派的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
.读宋词,论清照,纵有千言说不透;
.看前后,鉴风格,判若两人何相同?
纵观李清照词作,从朝代背景、创作题材、生活体验、思想情感、写作手法、艺术风格上可划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与后期。前期作品,多为反映闺中生活与思想感情,题材多为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感情真挚、丰富、含蓄、细腻,语言简洁、清新、优美,有一种不假修饰雕琢而又不失华丽的"芙蓉出水″的自然和谐生动之美。实属难能可贵。后期作品,转而以写伤时念旧、怀乡悼亡为主,自靖康之后,战乱动荡、家庭变故、生活孤独无助,在作品中表达了忧郁、感叹、哀愁、寂寞、惆怅、悲伤的思想情绪,也是她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再从李清照的词作《声声慢》、《醉花阴》、《如梦令》、《一剪梅》中,鉴赏其不同的艺术风格。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怀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语,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是在国亡、夫丧、孀居的背景下创作的。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苦,在作者笔下如开闸之水,翻滚、奔流、咆哮!词的起句连用七组叠词,打造空前绝后的词式、格调、字法,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作者心中愁苦、悲伤、寂寞、煎熬!一十四字重叠,一十四字诉泣,一十四字是泪,一十四字滴血!启下"最难将息″,直接"晚来风急″,再续"正伤心″、"憔悴损″、"有谁堪折″?往下"独自怎生得黑″,"梧桐细雨″"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句句表达,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层层强化,言为心声,字字句句声声泪,愁恨交织,血泪模糊,苦断九回肠!这是李清照后期词作的杰出代表作。既是她的也是宋词的绝作,足以称为不朽之作!
再看其他几首: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流水自流,一种想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几首词,以白描的手法,生动的文字,幽美的意境,细腻的描述,委婉的格调,充分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深沉的思想情感。别情之作,相思之情,孤独之感,都具有清新婉约之美,感情真挚,各词精致奇妙,声情并茂,扣人心弦,震撼读者心灵,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文学地位,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婉约之风格!不朽之词作!
李清照的代表作有哪些?
李清照的代表作有《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等。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的代表作有哪些?
南宋词人李清照代表作有《如梦令》,《声声慢》等。
李清照(1084~约1155)
中国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为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今仅存四印斋本《漱玉词》1卷,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本,黄墨谷有《重辑李清照集》,齐鲁书社版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zjgdxz.com/post/60138.html
- 转载请注明: 访客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