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命名 > 散文优美文章-请推荐几篇现代优美的散文?
2020
11-16

散文优美文章-请推荐几篇现代优美的散文?

请推荐几篇现代优美的散文?

  吹动了月光,夜初上浓妆。看红尘管何年,发成霜。我有我的痴狂,废墟成天堂,曾几度过往,不怕山远水长。是谁把往事思量,笑时泪半行,轻看人间风浪……――前言  都说人的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细细审视掌心错乱的纹,我无法分辨得出哪一条是你我的宿命。传说中神的左手主破坏,右手主创造,神一念间对人类情爱恩怨了如指掌。我夜夜望眼欲穿却牵不到你……  爱上你,是在一杯淡茶中添数枚莲心,至水沸时一饮而下,任凭浓厚的苦味肆意弥漫,烫到心痛苦到心酸,也要一个人无声的接受下所有的痛楚。  爱上你,是在一捧桂花中酿半碗清酒,在冷月下独立单斟,放尤彷徨的醉意一涌而上,醉也茫茫醒也茫茫,只有清冷的月光伴随着一个落寞的身影。  一直以来,生命是一个不变的话题。在时间的容器里,我们和树一样,盛开,收敛,收拾起一地落叶,然后打包,把自己寄还给开地。声色光影,交互错杂,在潮起潮落中,一次又一次地轮回着,我们叫它人生。等生命走过暮秋,穿过开得妖娆的彼岸花海,望着三生石上自己行过的点滴,喝下手中的孟婆汤,走过奈何桥,便走进了又一场的轮回中。纵然有些花还没开就谢了,纵然有些事还没雇就淡了,纵然曾经的梦已无法圆满。一切都还是留在了彼岸,同曼珠沙华一起开得烂漫。信念与希望仍在,梦,来世会圆。。。  有人说人生就像曼珠沙华。  听说,它很美,花开时如火如茶。听说,它是黄泉路上的唯一风景,开得娇艳而悲伤。它,曼珠沙华,是刺眼的血红色。它是毒,亦是药,是接近安息途中的最后一场盛宴。叶存时,花末放;花开时,叶已逝。如此凄凉。人们说,它开在遗忘生前的彼岸。却不知,它从末忘过,只是一世又一世被错开,然后一世又一世在等待。这一切,是宿命,还是轮回?  来来往往的人群,来来往往的生命穿行于其中,我们渺小到仅是沧海一粟。我们无法止住时光前行的脚步,只能默默地,走完仿佛早已注定的应走的路。仿若绚烂的彼岸花,花开无叶,叶生无花,花中相错,生生不见,注定孤独,注定悲伤。  其实人生就像曼珠沙华,于彼岸,心于此,只见花,不见叶。当繁华褪尽,烈火成冰,我们始能平静,看残阳月华……  自己认为这篇不错,,但如果你想要看爱情的诗集的话,去书店找找席慕容的诗吧,相信会让你有所感悟的

有哪些文笔优美内容不极端的散文?

大地春秋(随笔)

一一品读《人民日报70年散文选》所思

李朝俊

?

一本书,七十年。

作者各行各业,名气有大有小,文章有长有短,内容天南地北,涉及古今中外。

读《人民日报70年散文选》,如文学里读哲学,在哲学里读美学,在美学里读民族史,在民族史中读懂大地阡陌,铭记住悠悠乡愁。

大地副刊散文作品,在咱们国家文学地位是公认的,权威性更是无庸置疑。且不说一般作者,就是名家大腕儿,若想在这里发表作品,那也得掂量几许,慎之又慎。

大地山峦,长的是劲松,翠竹,寒梅;大地田野,生的是谷物是豆类是瓜果;大地江河,流淌的是甘甜是欢乐是幸福;大地副刊,通过文学形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阔读者视野,传递时代声音。

初读散文选,是休闲书,再读是范文书,品读就成了历史书;偶读是幸运的消遣,精读是享受的福气,反复读出哲理,是境界的自然升华。177篇作品,篇篇文章闪金句,作者个个思想家。读到情深处,爱得难释手。有种品到上等好茶的甘洌,饮上年份美酒的醇香,吃上特色美食的舒畅。

百花怒放的作品,摇曳在祖国大地上。文章构思在航船轮渡上,在机舱舷窗下,在大山中,在农田里,在工厂车间,在奔驰的列车,在边防哨所岛礁,在故乡母亲跟前……携各族儿女劳动的号角,带着露珠的果实清香,脆甜沁心在读者的感觉里。

读着读着,走进民族史馆。文学是民族的秘史,在大地上真真地感受到这句话的份量。况钟的那支笔,故宫的那些房,赵丹的那幅画,严文井那心的歌,铁凝那桃花水,肖复兴北京的门联,张首映的宏美国博,袁鹰亲历的七次作代会,王蒙的眷念与忧思,卢新华"大师"与文化,裘山山从心里走过的文,等等……文短意深,历史与现实,当下与未来,一一写出,虚实一体,文史共融。在这些散文篇章,读者可见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可见时代脉搏和作家心路历程。

读着读着,融进文化根脉。天安门前的骆驼,长江三峡激流,洛阳的灯火,饮食的记忆,归来重庆,回望延安,郑板桥的家书,鲁迅不死的青春,李季的诗篇,夏衍"废名论"存疑,杨绛读书苦乐,冯骥才的文坛节日,周大新热闹的麦场,王跃文的大地血脉,等等。慢而愈远,远而愈慢,化天涯为咫尺。作品在人的灵魂深处,发现更隐蔽的东西,写出文化脉动,点出民族精神。进而滋润读者心灵,凝聚民众力量,涵养人文内蕴,传播先进文化。

读着读着,踏进文学殿堂。写情写景写意,写人写物写史,写天文地理,写军事政治,写经济文化,写外交人文……作家笔法、品格、语言,汇聚成没有围墙的大学,围坐成文学的讲习所,浸润出文学种子,在读者心田潜移默化生长。高手之高在于不动声色,引人入胜的开篇,意味深远的结尾,字少语妙,信息量大。从这本书里,好像遇到了耳提面命的导师,顿时明白写作方法路径,知道了"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底根,晓得了文章优劣评判标准。清楚了没有对人民的感情,写不出言为心声、不吐不快的文字。作家实为人民的代言者。

读着读着,迈进祖国山水。青海太阳的香味,新疆四杰的绿洲白杨,戈壁红柳,天山雪松,沙漠胡杨。还有哈萨克人的翅膀;仙境般的丹巴藏寨,索布日嘎之夜,蒙古包里的歌声;白鹿原上原下樱桃红,黄河精魂和丑石;南国花市荔枝蜜,西湖上的三个坟;泰山极顶,森林山溪水磨,樟树赞歌,五台山随感;也有鄂州西山,苏州赋,犁铧耕耘着宫阙;更有三线老屋,地质局长和一顶帐篷,井下新宫,那一片春光,一张老报纸,母亲一种岁月,到佛子岭去,一起去看山,人在草木间,等等。使人从文字间感受山河壮丽,受到美的陶冶。

一本书,七十载,家国情怀,个人感悟,大地耕耘,春夏秋冬,锦绣河山,不屈民族,复兴伟业。让人读清了民族独立的历史,读懂了文化自信的底蕴,读深了文学根植祖国大地的含义。读得热泪奔涌,读得神清气爽,读得跃跃欲试,读得提笔斗胆写感悟:《人民日报70年散文选》,照耀祖国大地春秋,记录同胞悲喜人生,承载时代跳动脉搏,是百读不厌,常读常新的经典文学读物。(2018年8月26日)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