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命名 > 散文怎么做读书笔记-怎样做读书笔记?
2020
11-18

散文怎么做读书笔记-怎样做读书笔记?

你是怎么做读书笔记的?写文章想引经据典如何能迅速找到?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每天保持着阅读的习惯。我阅读时记笔记通常分为三块:

一、直接写在书上(标签式笔记)

阅读时,难免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这时候我就会立刻在书上做上标记。书上篇幅有限,记大段笔记不是很方便,而且如果停下来记大段笔记会打断阅读的整体性。所以我一般只会写一个很短的句子,或者是关键词,或者是标签,为后面展开描述做标记。

二、用豆瓣和XMind(思维导图)做笔记。

当我看得完一本书之后,一定会记得去豆瓣上点上已读,并简单的写一个短评。豆瓣上除了标记阅读之外,左下角就有一个笔记的标记。

左下角有一个写笔记,打开以后是这样的:

我特别喜欢他的设计,因为特别简洁。我只需要在上面写上章节名和页数,就可以开始我的记录了。

电脑打字特别方便,这时候就特别适合做大段的读书笔记。可以根据刚刚做的标签,展开描绘,摘抄、分享想法都特别方便。

XMind这款思维导图最大的特点也是简单,打开时候可以全键盘操作,用来整理书籍的结构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这是根据阅读,我制作的思维导图。

三、“一元化笔记法”。

作家奥野宣之在他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里详细记录了“一元化笔记”的用法,就是说任何内容都可以记在唯一的一本本子上。我尝试了一段时间,效果特别好,也深深的爱上了这种方法。

所以在阅读书籍的最后,我会再一次的翻看整本书,对于特别精彩的段落或句子,我会再次抄在我随身携带的本子上,加深印象,也为了随时翻看。遇到新的想法就会此时记录下来,没有的话,就单纯的摘抄。

(图片来自网络)

经过以上这三个步骤,我的一本书的读书笔记就生成了。但如果想要真的在未来,将这些笔记真正的用起来,我建议做到以下三点:

一、善于记录。

这个不用说,如果前期没有好的输入积累,连素材都没有,肯定不行,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三种记笔记的方法,另外,我们现在关注的很多写作大神,他们经常会在自己的自媒体上分享一些好的内容和段子,我们也要养成记录的习惯,不是习惯性 的点个赞就了事。将内容记录在随身的本子上,或者灵感记录本等等,总之一定要记录下。

随时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地积累,是一切的开始,也是最最重要的一步。

二、随时复习。

我们都知道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意思是说,学习的开始也是遗忘的开始,学习会在短时间内大量的遗忘,随时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会逐渐减慢,直到保持稳定。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记过的笔记不在短时间内复习的话,不用过多久,我们就会完全忘记我们写了哪些的内容。

所以,想要保持写作时可以“引经据典”,那我们就要记得自己到底记了那些内容,不用每个字都记得很清楚,但是我们得知道有哪些分类,大概写了什么,需要用的时候,随时能够找到就可以。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复习、反复查看。

三、选定合适的平台保存。

像我现在,就保持着一本笔记本,一个网络平台,这两个地方的记录,肯定不会在其他地方。

千万不要今天在这里记,明天听说另一个平台好,又换了一个。结果当你想要查阅的时候,不同的平台记录了不同的内容,说不定还有好久没登录的,遗忘了的。这样特别不利于资料的留存。对未来的提取也特别的不方便。

(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一本书、一个笔记本、一个平台,就完全能解决这个问题。针对记笔记,我强烈推荐阅读奥野宣之的这两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特别好的指导了我如何记笔记,如何保存信息并随时活用信息。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通过阅读实现个人成长。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欢迎你们在评论区和我沟通和交流。

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怎样做读书笔记?

“其实读书笔记没有固定的格式,读书笔记本身也是为了加深对阅读的理解而存在的,只要根据个人的习惯来书写即可。阅读之后,可以用知识框架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来整理书籍,主要是对书本的重要内容进行提炼。


扩展资料:

笔记是写作体裁,一卷书没有固定主题,一段写天文,下一段可以是写狐狸故事,是一种作者个人的“随笔”或“杂记”性质之文学。笔记体的著作在中国古典典籍中为数众多。笔记体著作起源于唐代,在宋代最繁荣。

1. 古时称散文为笔,与韵文相对时,称笔记。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 路粹、 杨修 ,颇怀笔记之工; 丁仪 、 邯郸,亦含论述之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温太真之笔记,循理而清通,亦笔端之良工也。” 南朝 梁 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辞赋极其精深,笔记尤尽典实。”

2. 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内容大都为记见闻,辨名物,释古语,述史事,写情景。其异名则有随笔、笔谈、杂识、札记等。

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烧掉房子的事,据 宋 人的笔记说,是开始于 蒙古人的。” 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四章三:“现在引 明 人笔记一则为例。”

3. 用笔记录。亦指听课、听报告、读书时所作的记录。

故事新编(德汉对照读物)外文出版社故事新编・出关》:“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 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的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大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三七章:“土改队员和一些认得了多少字的人……都在认真地记着笔记。” 孙犁《秀露集・新年为天津团讯作》:“读完一本书,要作一点笔记,以加深你对这本书的印象。”

读书笔记怎么做?

想在读书时,快速吸收知识,读书笔记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以下是我读了那么多年后,总结出来的方法,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01 首先明确读书的目的

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一书中,作者斯蒂芬・柯维提出的第2个习惯是: 以始为终。意思就是说,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我们必须先确定目标。这样做的好处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好处:你的洞察力会大大地提高。


假设你需要学习的是如何起标题这个知识点,那么,当你在浏览网页,翻阅书籍的时候,你都会集中精力去找相对应的方法,而不是从头到尾的阅读。


02 选对读书方法,你就成功了一半

我自己常用的方法是:读书时,手里一定要有一支笔。不管是水笔还是荧光笔,如果读到我认为有道理,或者是有意思的句子,我就画下来,做好标记,我常用的工具如下图所示:

还有便利贴和荧光指示贴。作用也是做标记,当我下次回顾这本书的时候,可以直接翻到这一页,看之前用荧光笔做过标记的地方,快速调取相应的知识。


03 系统性的整理知识

在经过第1,2步后,一本书被涂上荧光笔的部分已经有很多了,这个时候,我会在我的笔记本上记下,每个周末花一两个小时,专门整理这些知识


如果是散乱的知识点,就使用葱鲔笔记法做笔记,如果是实用类的书籍,尽量做成思维导图。

同样用图片说明更加直接: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很方便的小工具:喵喵机。

这货长这样:

喵喵机是一个热敏打印机,不需要墨水,只需要充满电,装上打印纸,就可以用手机拍照并打印出来,非常的方便和快速,简直是手懒,不想做摘抄的福音啊~


04 定时回顾


写笔记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大脑容量有限,有时还会卡机。所以回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还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总会提醒我们要复习吗?尤其是考试之前?老师说的复习和这里的回顾是一个道理,就是为了防止我们忘记学过的知识,读过的书。


回顾的方法有很多,前面用荧光笔,做标记的内容就是重点。如果在再次回顾的时候,你觉得有些内容不重要了,就在旁边做个标记,同样的,你认为仍然重要的部分也可以做笔记。


这时候再给大家安利一个不错的方法,效果非常得好。(我已经亲身试验过了)


凭着你的记忆,做一个思维导图。任何你能回忆起的,你认为有联系的知识都写在一张A4纸上。写完后,再打开书,与书中作对比,看看自己是忘记了哪个部分,哪些知识是记错了的,进行修正,然后再重新写一个思维导图。


写在最后: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习惯和方法,我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或许有点参考价值,给你一点做笔记的思路,我就很开心了~谢谢你的阅读~


放几张书中的笔记: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