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的散文,600字左右……必须自己写的?
我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在百花之中,中国人偏爱梅花、偏钟情于梅花呢?是因为它美的缘故么?是的,它的确很美: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孤芳自赏、纯洁无瑕。
像一只骄傲的天鹅屹于冰雪间。
“千白丛中一点红”。
开得刺眼,开得高傲;是因为它美的别具一格的缘故么?是的,它的美的确与众不同。
它的美,比起娇艳的牡丹、绚丽的月季、清秀的荷花来说,别有一番风味。
是的,即使它不如茉莉清香、不如菊花美丽、不如桃花艳丽,但它的确很美,它的美绽放在风雪中,盛开在风雨里。
开在没人看见的地方。
于是当人们饱赏百花之俏丽,走出门外,看到这株傲于风雪之中的红梅,谁能不为它倾倒?谁能不被它征服?谁能不被它别具一格的美丽所吸引呢?是因为它美的精神的缘故么?是的,中国人爱梅花,是爱 梅花傲雪斗霜的精神,爱梅花谦逊的精神。
爱的是“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爱的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爱它不怕困难,于无声处,傲然挺立。
爱它甘愿在幕后无私奉献的心。
爱的是梅花有灵魂、有骨气、有品格的精神。
梅花之所以能排在“四君子”之首,正是因为这种傲雪斗霜、谦虚乐观的精神! 中国人偏爱梅花,是因为红梅于中国人有相同的精神。
有着“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精神。
那血色的梅花,开得那样娇艳。
它敢与风雪争斗,感与风雨撕杀。
她是春姑娘的使者,不怕冬姑娘的胁迫,傲然于天地间,飘撒春的芳香、播种春的种子。
当大地终于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春姑娘时,她却静静地消逝,化作脚下泥,只留一抹余香荡漾于天地间。
看百花齐放,听百鸟齐鸣,看春满大地便欣慰地走了。
于是“落红本是无情物,明年冬天再见花。
”它的一生就像一部充满欢乐与悲愁的乐曲,从飘舞的雪花奏到缤纷的百花。
梅花美,却把美留给了洁白无瑕的天地;梅花香,却又有谁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艰辛;梅花俏,却“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梅花,傲雪斗霜、不怕困难、谦虚乐观。
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以一抹余红换来春满天地
谁能介绍几篇托物言志的散文(现代文)?
①树木对我来说,一直是言词最恳切感人的传教士。
当它们结成部落和家庭,形成森林和树丛而生活时,我尊敬它们。当它们只身独立时,我更尊敬它们。它们好似孤独者,它们不像由于某种弱点而遁世的隐士,而像伟大而落落寡合的人们,如贝多芬和尼采。世界在它们的树梢上喧嚣。它们的根深扎在无垠的大地之中,唯独它们不会在其中消失,而是以它们全部的生命力去追求成为独一无二的自我:实现它们自己的、寓于它们之中的法则,充实它们自己的形象,并表现它们自己,再没有比一棵美的、粗大的树更神圣、更堪称楷模的了。当一棵树被锯倒井把它赤裸裸的致死的伤口暴露在阳光下时,你就可以在它的墓碑上、在它的树桩的浅色圆截面上读到它完整的历史。在年轮和各种畸形的枝干上,忠实的记录了所有的争斗,所有的苦痛,所有的疾病,所有的幸福与繁荣,记录了瘦削的年头,茂盛的岁月,经受过的打击,被挺过去的风暴。每一个农家少年都知道,最坚硬、最贵重的木材年轮最密,在高山上,在不断遭遇险情的条件下,会生长出最坚不可摧、最粗壮有力、最堪称楷模的树干。 ②树木是圣物。谁能同它们交谈,谁能倾听它们的语言,谁就能获悉真理。它们不宣讲学说,它们不注意细枝末节,只宣讲生命的原始法则。 ③一棵树说:在我身上隐藏着一个核心,一个火花,一个念头,我是来自永恒生命的生命。永恒的母亲只生我一次,这是一次性的尝试,我的形态和我的肌肤上的脉络是一次性的,我的树梢上叶子的最微小的动静,我的树干上,最微小的疤痕,都是一次性的。我的职责是,赋予永恒以显著的一次性的形态,并从这形态中显示永恒。 ④一棵树说:我的力量是信任。我对我的父亲们一无所知,我对每年从我身上产生的成千上万的孩子们也一无所知。我一生除了为这传种的秘密以外,再无别的操心事。我相信上帝在我心中。我相信我的使命是神圣的。出于这种信任我活着。 ⑤当我们不幸的时候,不能再好生忍受这生活的时期,一棵树会对我说:平静!平静!瞧着我!生活不容易,生活不艰苦。这是孩子的想法。让你心中的上帝说话,它们就会缄默,你害怕,因为你走的路引你离开了母亲和家乡。但是,每一步、每一日,都引你重新向母亲走去。家乡不是在这里或者那里。家乡在你心中,或者说,无处是家乡。 ⑥当我倾听树木在晚风中沙沙作响的时候,对流浪的眷恋撕着我的心。你如果静静地、久久地倾听,对流浪的眷恋也会显示出它的核心和含义,它不是从表面上看去那样,是一种要逃离痛苦的愿望。它是对家乡的思念,对母亲、对新的生活的思念,它领你回家。每条道路都是回家的路,每一步都是诞生,每一步都是死亡,每一座坟墓都是母亲。 注:本文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士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的散文。-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zjgdxz.com/post/67767.html
- 转载请注明: 访客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