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命名 > 散文摘抄两百字-优美散文摘抄200字看?
2020
11-18

散文摘抄两百字-优美散文摘抄200字看?

优美散文摘抄200字看?

新月如一只金色的小舟泊在疏疏的枝桠间。

夜空挂满了星星,月亮像一只钓鱼的小船,仿佛航行在宽阔的银色的长河里。

夜空中的一弯银钩,洒下无限清辉。

夜幕降临,幽蓝幽蓝的天空中点缀着无数的小星星,一眨一眨地,仿佛在邀请人们到广阔的太空中去遨游。

一钩新月从远处的林子里升了起来,它那样白净,就像刚炼过的银子似的。

一缕清柔的月光透过窗子,洒在了窗台上,窗台宛若镀了银。

一轮圆月正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儿羽毛般的轻云,美妙极了。

一枚新月好像一朵白色梨花,宁静地开放在浅蓝色的天空中。

推荐几篇优美的名家散文(字数在200字左右),多谢?

  此刻我看到这些件了我青春期的花儿,又聚首,又回头,这种被时间涤荡之后仍依稀可辨的熟稔叫人慨叹。我不能说我们生如夏花,活得完美而睿智,死如秋叶亦离我们非常遥远,当下最真实的,不过是一种宽宏和原谅,对自身、他人,以及这个失望和希望并存的世界。还好。还好。而今眷恋生世,朝朝夕夕孑然又繁华,有几滴好酒般的故人之宜,有几曲骊歌般的殷切思恋,来人照我笑靥,去者不引我悲痛。复有何求。  言,言而不衷。离,离而不去。长大到这样一天,因了畏惧心的脆弱性,在接纳万事之前,自己已经在眼前就挂了一张过滤网,人事的悲喜色差陡然就淡漠了,看在眼里,也就没有那么触目,自然也旧说不上惊心了。而自己记得的,也就越来越少,只剩下些许模糊的印记,或者只记得眼前那些不轻不重的,连过滤网都不用也不会惊人耳目的小事。头脑中的神经末梢一根根变粗了。重新看一部有戏曲色彩的陈旧电影,想当年观看现在听其中婉转有致的昆曲听得入迷……总觉得日子越来越孑然,寂寞得又欢喜又害怕。在这烟火的纲常世间,也像是个没有裹脚却要装作裹了脚的小媳妇一样,人前人后战战兢兢的作态,生怕露马脚,费劲心思地想要掩人耳目地活下去。  我想,沉默是成长的标志,而成熟的标志,就是如何去沉默。  泰戈尔写的不过是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在中文中我们却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翻译的艺术,赋予一则平凡的句子一华丽的外衣。岁月亦是如此的吧:这么些年,我们过的这么似水流长,静静的,却只在深处才件暗礁和旋涡,悄无声息地隐藏在粼粼波光的青春河床深处,看似平静地向远方流逝。我想,这大概是时光的艺术。  是啊,我们都像羽毛一样撒落天涯,追寻起来才看到生命似夜空划过的烟花轨迹。  关于这些年的过程,再业无法像十六七那样唠老客嗑地记叙,并且模仿伤怀的语调。时间用它独有的刻薄方式令我们渐渐宽宏,明白不管怎样被生活对待,依然要许诺自己明日必有太阳。如果说早些年我们还能对记忆中的人事细节反复刻绘,精心表达,那而今大概因为疲惫,以及所经之事的庞大繁杂,而变得欲说还休。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具备的。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许多时候,我们早已不去回想,当每一个人来到地球上时,只是一个赤裸的婴儿,除了躯体和灵魂,上苍没有让人类带来什么身外之物。等到有一天,人去了,去的仍是来的样子,空空如也。这只是样子而已。事实上,死去的人,在世上总也留下了一些东西,有形的,无形的,充斥着这本来已是拥挤的空间。  人又耐不住寂寞,不可能离群索居,于是我们需要社会,需要其他的人和物来建立自己的生命。我们不肯节制,不懂收敛,泛滥情感,复杂生活起居。到头来,“成功”只是“拥有”的代名词。我们变得沉重,因为担负得太多,不敢放下。  少年时的心性浮躁激烈。今日思之尤觉得羞愧,才逐渐知晓,生活,或者毋宁说命运,这种我们向来投以抱怨或者不屑的东西,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里给予了我们如此庞大的福祉与原谅。只是我们紧紧抓住一些痛,忘记告诫自己要感到幸福。你知道,在过去我们因为对生活有苟求和怨恨而拿自己的亲人刻薄相待的日子,是多么可悲。  爱一个人,连他名字中某一个字在书中在报上出现都动魄惊心,甚至造作到在冒汗的玻璃上用手指写下那名字。但他的名字来自仓颉,组合成十几亿人的虚名,甚至连他自己都没有专利权,你又拥有什么? 爱他的眼耳口鼻,爱他的声线气味,爱到尽头,也不能拥有他童年逃学打麻将的往事,前度情人上床后的厮磨,和好兄弟踢足球受伤留下的疤痕。不能拥有他的身份证他的职业他不断成长中的转变。各自的生涯只能用爱来交换,分享过后化成回忆,而回忆如此抽象,凡是抽象的,都不能放进保险箱。  我何其所幸,比如在偶然看到了今生最美的月亮的时刻,比如在阳光渐渐灿烂,不声不响地流进房间来的时刻;比如在小厨房里做饭,收音机里播放了手风琴探戈的时刻,我多庆幸只要有兴致,就可以踩着黑白相间的地板瓷砖,一格一格地跳舞。这一切不再仅仅是个假设。而我留给世界的,也绝对不再仅仅只是一张语焉不详的潦草遗书。  时间本不存在,是人类自己编排出这样的数字来使自己困顿、麻木,然后在这样的压迫下继续着所谓的人生。那些滴答走过的声音,回响在整个世界里,无限放大,却是那么的空洞无助。现实中的我们,有的已经被遗忘,有的等待着被遗忘,可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是如何拖着伤痕累累的心在时间里强迫自己渐渐沉睡,睁眼时,该痛的依旧在作痛,该忘的却怎么也忘不掉。  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回忆有多长,想念有多深,都不会长过我们的生命。很多东西我们太过在意,却忘了生命的开始就注定要消亡,无论走过几多日夜,遇到几多路人,我们都注定会如尘埃般随风飘散,又何必太在意什么。其实,我们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所以我们没必要太过动情,太过认真。  我想去相信一个人,非常想。可是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忙着生,忙着死,所有人都是如此窘迫的姿态,令我不忍心再向别人索求关怀,如果期待被给予绝对的原谅与温暖,那将会是捕风捉影之后的一无所获。如果我们不想对人事失望,唯一的方法就是不要对它寄予任何希望。这不是绝望,这是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径,一是获取幸福感的前提。  我们无论做什么,惊天动地也好,默默无闻也好,人活着,其实就像是在沙滩上做沙雕;有的人捏了一座泰姬陵,你只划了一条线;你觉得羞愧吗,不会的,浪花一来,沙滩就又都平了。这就是我们活着的写照。人生无意义的。一切都不过是在填充无聊的生命时间而已。不然你干嘛呢?想通了,就舒服了。过一百年我们全都是尘土。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优美散文摘抄200字看?

世事茫茫,光阴荏苒;来不及看春夏之景,来不及叹流年之韵,岁月就这么匆匆不语的消着,过去的是时间,老去的是心境,几多故事回首再望,也只剩些些许许的惆怅与陌生……


  时光深处,素什年华;你不是霓裳轻舞,嬉戏于盈盈水云间餐风饮露的仙子,我亦不是浪迹天涯墨舞山水惜落花采集云霞的诗人。道讲因果、佛家讲缘,而三千世界,芸芸众生,唯独与尔相遇,与汝相知,其间又岂是因缘所能卜签结算?


  风起落,云聚散,天地间来去匆匆自飘渺……经年依旧,烟波流转;我总是在最绝望的时候缅怀最美丽的回忆,与风为伴,对月倾诉。几多烟云何淡,几多情怀难再,当你在为岁月堪叹的时候,没有谁能为你解愁,只有袖间拂过的风听你在吟唱,回应你的哀愁!


  是夜,唯我。


  碎影醉摇,独自徘徊;也曾枉自使然,借以微笑洗涤忧伤,煮酒为思念饯行,殊不知,那洒脱背后承载着多少苦涩,醉眼迷离着空茫的长街,迎面微风排挞而至,依旧习惯于孤单中迷失自我,拂去尘世烟火,在一个人的夜晚,推搡着内心的情感,寂寥的心事,不期邂逅着黯然。


  星寂人阑,灯影萧瑟;晚风掠影浮落花,心底凭添千丝愁。佛说:放下就是修行。我想我是淡看了这结局,却看不破这经过……望着万家灯火,不知哪一处能为我遮一方风雨,哪一盏能为我引航心灵的停泊,而哪一枝又是我今生的至爱永恒?


  无声岁月,且行且远;以为是一段注定开始的爱情,原来却没有结局,当我想要拂衣而去的时候,才发现我已寻不到归路……繁花也许未凋零,风雨也许不凄冷,只是,当故事成为曾经,我的世界已变得满目沧痍……人生之所以有梦,是因为有牵挂,而今竟不知该将这份牵挂置于何处安放。一刹那,我觉得心里荒凉,可终究分不清是荒还是凉……


  天意弄人,此情何时休!罢了,顺其自然,不去追究。


  如果生命的旅程不是这么的惊心动魄,是否就能够平静安稳的过单纯一如木偶般的生活?如果故事的演绎没有所谓的曲终幕落,是否就不会飘零在尘世间做这沉默而又特别的一个?如果岁月的印痕不是那么的浮沉坎坷,是否就不会寻不回那淹没于时光门楣的纯真和快乐?如果心海的烟尘不是那么的摇曳迷离,是否就不会沉醉于回忆里似痴还怨的忧伤寂寞着?如果蹉跎的人生只是一段婉转的谣歌,而我们所能浅唱的旋律是不是真的只有悲欢和离合?


  子夜星陨风悄去,云笺凉赋入墨中;影碎灯残映醉容,酒暖楼红身似萍。知晓旧日情怀淡若薄烟,风雨频惊落花如梦,韶华零落付诸烟尘,于是,便视沧桑为饮、独醉红尘。痴又如何,忘又如何,纵使芳华蹉跎,终不过红尘一段歌……

求几篇200字的美文摘抄(带名字和作者)?

答:一, 溪 水

覃锡之

透明的溪水,明净得就像母亲的眼睛。

春天,你的眼里是一片斑斓;

夏天,你的眼里是一片浓绿;

秋天,你的眼里是一片澄碧;

冬天,你疲倦了――合上眼睛,也停止了唱歌。

你摄取蓝天的云朵、黄昏的晚霞、夜空的星星;还留下我儿时的身影。

呵!这溪边沙沙作响的甘蔗林,带甜味的风,曾把我童年的梦吹拂!我躺在你的身边,感到靠在母亲胸膛上的幸福……

你是我们生活里的一支古老的歌――

你望见骑毛驴的迎亲的队伍来了,几支唢呐奏出悲哀的音乐;你望见几个壮实的汉子,抬着笨重的木棺来了,把老人送上山坡;你也听见:山脚下的独轮车,带着吱吱哑哑的声音,在贫穷的土地上呻吟而过……

如果没有你,谁给我们留下自然的彩色;谁给我们记载山民的悲哀和欢乐呢?

透明的溪水,你给了我一双能够分辨色彩的眼睛。

当我在你身边,发现自己成为一个少年时,就不得不远行了。

你像养育我的母亲一样,送我出山吧!


选自《中学生必读佳作》

[赏析]

文章开头把溪水视为“母亲的眼睛”,接着写出了春夏秋冬“眼睛”里流露出的色彩,这既是对溪水的歌唱,也是对母亲的歌唱,因为这溪水里曾“留下我儿时的身影”,曾让我享受过母爱般的幸福:她记住了山沟里发生的一切,记住了“山民的悲哀和欢乐”,并把养大了的“我”送出了山去。溪水是歌,母亲是歌,文章本身也是一支哀怨的抒情山歌。


二, 田园诗情

[捷]卡尔・恰彼克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反刍,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圆柱,鬃毛随风飞扬。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乌德勒支或兹伏勒,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低地上还有白色的绵羊,它们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还有成千上万的小鸡,长毛山羊,但没有一个人影。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只有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的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汽车火车,都装载着一罐一罐的牛奶运往城市。车过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狗不叫,圈里的牛不发出哞哞声,马蹄也不踢马房的挡板,真是万籁俱寂。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那真正的荷兰。


[注释] 作者卡尔・恰彼克(1890~1938),捷克小说家兼剧作家。本文选自他的散文代表作《明亮的深潭》

[赏析]

本文开头一句话就勾出荷兰特色,“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后面则把重点放在牧场上,以亲切平和的笔触,画出了充满“田园诗情”的“真正的荷兰”,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抒发了作者热爱和平、憎恶战争的感情。自然随意中显示出描写技巧的高明。笔调活泼且不乏幽默,读起来给人以一种轻松感、舒适感。


三, 风 雨

贾平凹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然后一切都在旋,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往上扭,往上扭,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哗地一声,乱了满天黑点,绿全然又压扁开来,清清楚楚看见了里边的房舍、墙头。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霎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

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

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屈蜷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无数的苍蝇都集中在屋檐下的电线上了,一只挨着一只,再不飞动, 也不嗡叫,黑乎乎的,电线愈来愈粗,下坠成弯弯的弧形。

一个鸟巢从高高的树端掉下来,在地上滚了几滚,散了。几只鸟尖叫着飞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成一团乱花,旋了一个转儿,倏乎在空中停止了,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连声响儿也没有。

窄窄的巷道里,一张废纸,一会儿贴在东墙上,一会儿贴在西墙上,突然冲出墙头,立即不见了。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却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

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水一下子聚起来,长时间的凝固成一个锥形;啪地摔下来,砸出一个坑,浮萍冲上了四边塘岸,几条鱼儿在岸上的草窝里蹦跳。

最北边的那间小屋里,木架在吱吱地响着。门被关住了,窗被关住了,油灯还是点不着。土炕的席上,老头在使劲捶着腰腿,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


选自《中国抒情散文经典作品欣赏》

[赏析]

作者主要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来表现风雨。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像电影里的慢镜头,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来展现风狂雨猛,形成了整体上和谐的艺术画面。所以,文章描写“风雨”,尽管文中无“风雨”二字,但作者无处不在描写着风雨,风雨的形、声、神、韵,无不惟妙惟肖。品味此文,仿佛令读者置身于狂风暴雨的环境中。高明的手法,生动的描写,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以淋漓的美感享受。


四, 峭壁上的树

张庆和

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场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捕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侯、抚慰,动辄就施性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兀立着,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了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颗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道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了!

选自《语文学习》2001年第10期


[赏析]

作者饱蘸深情地描写了一棵“摇曳”在他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从四个层面予以考虑展示:首先,它向“饥寒交迫”、“弹尽粮绝”的命运安排挑战,追求生命的存在;其次,它以“铮铮铁骨”和“朗朗硬气”抗争、反击、战胜种种灾难,无畏而刚毅;再次,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从不怨天尤地,总是“努力地”发挥生命的极致,坚强而高尚;最后,当小酸枣“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道的一颗心”闪亮于峭壁时,没有丝毫炫耀和停步,而是“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何等乐观而可贵的生命观!掩卷沉思,本文留给读者的不仅是语言的品味,更有无尽的思想启迪。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