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未命名 > 散文朗读-有没有感情丰富可以朗诵的散文?
2020
11-18

散文朗读-有没有感情丰富可以朗诵的散文?

请提供一篇适合朗诵的散文,三分钟左右?

  致橡树 作者:舒婷   我 如果爱你――   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象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 都还不够   我必须 是你近旁的

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 站在一起。  根,相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象刀 象剑 也象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象沉重的叹息,   又象 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 寒潮 风雷 霹雳;   我们共享 雾霭 流岚 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 终身相依   这 才是 伟大的爱情,   坚贞 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 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 土地。  

四月的黄昏 作者 舒婷   四月的黄昏里   流成着一组组绿色的旋律   在峡谷低回   在天空游移   若是灵魂里溢满了回响   又何必苦苦寻觅   要歌唱你就歌唱吧,但请   轻轻,轻轻,温柔地   四月的黄昏   仿佛一段失而复得的记忆   也许有一个约会   至今尚未如期   也许有一次热恋   永不能相许   要哭泣你就哭泣吧,让泪水   流啊,流啊,默默地   泰戈尔《生如夏花》   生命,一次又一次轻薄过   轻狂不知疲倦   ――题记   一   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   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   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   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   我相信自己   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败,妖治如火   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   乐此不疲   

二   我听见音乐,来自月光和胴体   辅极端的诱饵捕获飘渺的唯美   一生充盈着激烈,又充盈着纯然   总有回忆贯穿于世间   我相信自己   死时如同静美的秋日落叶   不盛不乱,姿态如烟   即便枯萎也保留丰肌清骨的傲然   玄之又玄   

三   我听见爱情,我相信爱情   爱情是一潭挣扎的蓝藻   如同一阵凄微的风   穿过我失血的静脉   驻守岁月的信念   四   我相信一切能够听见   甚至预见离散,遇见另一个自己   而有些瞬间无法把握   任凭东走西顾,逝去的必然不返   请看我头置簪花,一路走来一路盛开   频频遗漏一些,又深陷风霜雨雪的感动   

五   般若波罗蜜①,一声一声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   还在乎拥有什么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作者:泰戈尔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 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 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 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   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 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 相互了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 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 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   一个却深潜海底   席慕容《爱你》.   在我心中荡漾的   是一片飘浮的云   你尽管说吧 说你爱我或者不爱   你尽管去选择那些难懂的字句   把它们反反复复地排列开来   你尽管说吧 朋友   你的心情 我都会明白   你尽管变吧 变得快乐或者冷漠   你尽管去试戴所有的复杂的面具   走一些曲折的路   你尽管去做吧 朋友   你的心情我都会明白   人世间 尽管有变迁   朋友里 尽管有难测的胸怀   我只知道   朋友   你是我最初和最后的爱   在迢遥的星空上   我是你的 我是你的   永远的流浪者   用漂泊的一生   安静的守护著   你的温柔 和你的幸福   可是 朋友   漂流在恒星的走廊上   想你 却无法传递   流浪者的心情啊   朋友 你可明白   爱你 永远   金色花 作者: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   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适合端午节朗诵的散文或诗歌超过三分钟?

上半场

讲述:《漫话端午》

节目01:诗歌联诵

(1)《雷电颂》节选

(2)《九歌・国殇》

(3)《报任安书》节选

(4)《归航曲》

节目02:诗朗诵《离骚》(节选)

节目03:诗朗诵《漂给屈原》

节目04:诗朗诵《岳阳楼记》

节目05:《淡水河边吊屈原》

节目06:《乡愁》

节目07:古文朗诵《出师表》

中场休息

下半场

讲 述:《献给不屈的灵魂》

节目08:诗朗诵《满江红》《过零丁洋》

节目09:诗朗诵《木兰诗》

节目10:散文朗诵《老人与海》

节目11:诗朗诵《祈祷》

节目12:诗朗诵《沁园春・长沙》

节目13:散文朗诵《有一个字,与生俱来,排山倒海》

这些是将于2018年6月18日演出的《声动中国・艺术名家端午诗歌朗诵音乐会》的节目单,朗诵嘉宾:陈铎、虹云、刘纪宏、杜宁林、殷之光等,讲 述 人:任志宏,参考一下

有没有感情丰富可以朗诵的散文?

稍稍修正一下题主的措辞,把“丰富”改为“充沛”或“细腻”是不是更好一点?“丰富”一般有种类多和数量大两个意思,似乎都不贴切,人的感情是丰富的,喜怒哀乐忧思恐等等,一篇散文能表达这么多感情吗?显然不能,而数量多呢?感情的数量多,是不是“充沛”更好一点?

每一篇优秀的散文,必定要有充沛的感情做支撑,否则就不会称之为优秀,而由优秀上升到经典,感情不但要充沛,而且要笔触细腻!文学是艺术,散文是文学的一种。每一门艺术,都是细节艺术,越是高端,越是精致,越是鲜有细节失误,细节的刻画,往往很大程度上决定艺术品位合价值。

文学艺术,粗略地讲,就是文字表述思想的艺术,用最简练的字,表达最精确,最全面的思想。关于炼字,古人有这样的表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甚至“推敲”都能成为典故,可见,文人对细节苛求到了什么地步!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一篇经典文学的诞生,不只是散文,必须有深厚的文学积淀,然而有了文学积淀,没有丰沛的感情做基础,可能能写出优秀作品,却不一定能写出经典作品!在文学里面,优秀和经典的差别,往往就区别在感情上!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什么是“天”?“天”就是天然的,自然的,发自肺腑的,有了很深的文学积淀,感情到处,不吐不快。有一句话,叫做“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平平常常的生活之中,突然间就大喜过望,或者痛哭失声,可能吗?如果有,要么就是演员,要么就是精神出现了问题!好的文章,有辞藻华丽的,也有语言平实的,但是,一定要感情真挚(这里的文章指文学文章,不包括科学文章),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所谓“精神到处文章老”,而没有“辞藻到处文章老”一说!

散文,既然是文学的一种,那么,经典的散文,出乎其类而拔其萃,感情充沛是不用考虑的问题!如果问“有没有感情充沛的散文”,可以说,感情不充沛,很难成为散文,至少是优秀散文!散文讲究“形散神聚”,“神”是什么?是中心,是思想,是感情!所以,经典的散文,都是感情充沛的散文,或者再加个词“感情细腻”。如果一篇散文的感情基调定位不明确,比如要表现“丰富的感情”,要写出悲痛的喜悦,好办吗?其中再夹杂一些“恐惧和酸楚”,这样的话,很可能就是“形散神也散”了,一旦“神”散了,还是散文吗?所以说,“有没有感情充沛的散文”,基本上是没必要问的一个问题。

在继续加一问:“有没有适合朗诵的散文”?我认为,就没有不适合朗诵的散文!汉字,是“音、形、义”的三结合体,套用一下,散文也是。写在纸上,是散文的视觉形象,诵于口中,是散文的听觉表现,而这两者的目的,是为了“义”,或者说,这两者是“义”的载体,字形可以表达“义”,字音也可以!如果不适合朗诵,那我们的汉字,岂不丢了“音”这个要素了!

人的感情是丰富的,但是,某一具体时段的感情,是单一的,不可能“悲痛的喜出望外”!散文也是,写散文,是某个人某一时段的劳动成果,这一时段,他表达的感情是单一的,这一段单一的感情就凝固在了他的笔端!但是从总体来看,某一散文作家,或者所有的散文作家,所有的时候之和,感情是非常丰富的!之所以感觉到某一篇散文不适合朗读,是不适合某一特定场合的朗读!比如朱德的散文《回忆我的母亲》,这是一篇感情很深沉,很真挚的散文,这篇散文是祭奠文章,当年由谢觉哉诵读,辞藻不华丽,但是感人至深!谁能说这篇散文感情不充沛?谁能说这篇散文不适合朗诵?但是,你把这篇文章拿到庆典性质的散文朗诵比赛上诵读,就不合适!是你选错了文章,不是作者写错了文章!再如今年国庆书法征集作品,我选择了一篇杨朔的散文《茶花赋》,因为这样的场合,要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合眷恋,用笔墨的形式表现,和用声音的形式表现,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表现的“义”,如果是国庆朗诵比赛,这一篇文章同样适合!

之所以有“有没有感情充沛、适合朗诵的散文”这样的疑问,是没理清散文使用的场合,或者说,没把握住场合的感情基调!场合的感情基调和散文的感情基调一致了,这样的散文,就适合该场合下朗诵!

至于纯欣赏性质的,什么样的散文都适合朗诵,适合朗诵练习,不信,你搜一下已经成为经典的散文,网上是不是都有朗诵录音?正在成为经典的新创作散文不算。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