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有哪些写作技巧?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表达作者内心真情实感,形式灵活的文体。在散文中作者的记叙、议论和抒情都比较分散,但是都为一个中心服务。简单来说就是形散神聚或是形散意不散,这都是对散文最贴切的形容。散文常是以第一人称视角来创作的,个性鲜明,以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为中心,是作者内心真我的外在投影。
散文因其写作形式上的随性,以表达内心情感为要旨,也要求作者放开内心束缚直面真我,勇敢的表达最真实的自己。正如刘半农所说,散文就要"赤裸裸地表达“,写真实的自己是散文最本质的特征。
散文语言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摒弃了常用的书面语言表达方式而采用了偏向于口语化的表达形式,以此展现作者最真实的内心和自我。另一方面,散文语言在整体上清新优雅,凝练而又充满美感,多用比喻、抒情、象征等技法。初读散文或不知其意,但却觉得很有美感和韵味。
散文的形式虽然开放随性,没有固定的形制,但也有一些内在的东西是必须存在的。
一、明确散文的写作内涵
写作散文时首先要明白,它的写作内涵是什么,即散文写作的内容是唯一的,那就是作者的内心情感体验。需要注意的是散文的写作,感情是中心也是对象,但并不是说散文中就不能出现人、事、物、景。散文中所有的人、事、物、景都只是表达作者内心的外在表象,这是散文中的形,是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而内在的情感体验才是文中的“神”之所在。
正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所要表达是对父亲的敬爱与思念,而不是要记录父子分别的离愁别绪。把握住了感情体验这一内在核心,就能以此为基衍生出不同的外在表象,让语言在思想的指引下自由飞翔。
二、细节表达
明确了散文的内在核心是情感,那么只要再找到一个表达这个核心的外在就能写好散文了。这个表达内核的外在就是细节。所有情感表达都是建立在细节的描述和记叙上的。细节表达主要有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正如小说一样也是通过特定组合的细节描写来推进情节发展,展现特定的情景,而散文则是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它的细节无需要刻意的组合,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有多少情就抒多少意,手法相当的灵活。
弄清楚了这两点,以真实的自我为内核,口语化的语言以情感为体验为线,细节描写为抓手,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方法。
散文大致可以分为记叙性散文和抒情性散文两种。
记叙散文模式:多以记事为外在主体来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
【开头】以富有情感的语言来叙述我和相关人物,介绍我与人物的关系,并对人物进特征描写着重写该人物的特征。
【中间】用一件事或几件的起始来表达该人物的特征或精神品质,并抒发对该人物的内心情感,通过情感线将不同的事物串联起来。
【结尾】强调人物的特征或精神品质,并与开头照应,进一步深化情感
抒情散文模式:多以写景文为外在表现形式来抒发作者的内心情感。
【开头】说明“我”与景物的关系,对景物与我进行夹叙夹议的讨论,让我与景物的联系密切起来,形成对照。
【中间】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层次对景物进行细致描绘,充分发挥想象,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寄托于景物,即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
【结尾】再度深化情感表达,展现内心真实的自己
如果觉得我说的对,请关注我,你的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欢迎留言评论,一起交流进步!
散文的写作要求有那些方面?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一般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同一篇中,可以从一个人物的某个侧面或者一个先进事迹的片断谈起,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形散”还体现在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总之,无论是叙事、描写或是抒情、议论、说明都能在中心思想的统帅下,得到尽情尽意的发挥。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立意的角度而言的,就是要求立意高远,主题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应围绕一定的中心,为中心思想服务。写得好的散文,“形散”与“神不散”是和谐辨证的统一。散文的题材广泛,文章的“神”要“不散”,在结构上往往需要有一条鲜明的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散文多以时间变化、空间转移为线索;或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或以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散文中描写的角度与方法有哪些?请举例?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散文中描写的角度与方法有哪些?
【散文的表现手法】
1、散文的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和说明。
A、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有揭示意义(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地作用。
B、散文中的描写:往往为了展示人物特征、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情感氛围。
C、散文中的抒情:往往有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表现形象意图的作用。
D、散文中的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E、散文中的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F、散文中的平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使思路更清晰,相互照应更得体。
G、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描写自然风光,营造某种氛围,烘托人物情感或思想。
H、散文中的环境描写:交代背景,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心理或形象。
I、散文中的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行为、心理、语言、细节描写,往往是为了展现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同时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J、散文中的叙述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2、散文中的修辞方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衬托、渲染、夸张、反复等。
A、散文中的比喻:作用在于把要说地事物反映得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B、散文中的拟人:给物赋予人的形态和情感,使之人格化,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C、散文中的排比:使内容表达更集中、更突出、更鲜明;情感抒发更强烈、更有气势。
D、散文中的对比:能使所表达的事物特征或所阐发的道理更鲜明、更突出;能彻底揭示矛盾,使文章内容表达更显爱憎分明。
E、散文中的衬托: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使所议论或描写的事物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F、散文中的渲染:通过某一方面的铺陈叙写,集中描绘,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
G、散文中的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H、散文中的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3、散文的表现手法:常用的有联想想象、比喻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言犹未尽等。(各项具体解说参见《名师大讲堂》P174)
4、散文的行文布局:常见有包括文眼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等的“重要句子”的安排,以及详略得当、叙议结合、引经据典、巧譬善喻、过渡衔接、铺垫伏笔、首尾照应等。
A、文眼句:显示作者的写作意图,体现行文脉络,表明主题思想。
B、总起句:统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
C、总结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发人深思。
D、点睛句:揭示主旨,点明中心;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zjgdxz.com/post/70947.html
- 转载请注明: 访客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