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美国儿科医生
学育儿》是一本由大J著作
,中国
妇女
出版社
出版
的平装图书
,本书定价
:48.00元,页数
:319,文章吧
小编精心
整理
的一些读者
的读后感
,希望
对大家能有帮助
。
《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读后感(一):适合新手妈妈
,内容
浅显易懂,但全面
性不足
。
客观
的评价
本书,内容上实用
的东西
还是有一些的,只是如果关注
了她的公共号的人会发现
很多公共号中推送过的文章
。内容浅显易懂,废话
不多,也很容易
读,一天就看完了,有一些东西还值得回头再翻看,但是如果有志于更加细致
全面了解
育儿知识
的妈妈来说,这本书不够
专业
和全面,只是比较
通俗
易懂。再就是,现在的书怎么定价越来越高了,动不动三四十,五六十,以前的一些经典
书籍
反而价格
很低,真不能理解
这书籍的定价是出版社大腿
一拍就定出来了还是根据书的含金量
定的。
昨天一口气
把书看完了,很感动
,也有很多感触
,每个人的生命
旅途
中都有各自的不幸
和幸运
,珍贵
的是要坚持住
不放弃
的精神
,不能给自己
找借口
。我一直就是个纠结,容易逃避
的人,自从有了孩子
,我发现自己
不得不去改变
自己,完善
自己。宝宝
才四个月,在慢慢理顺了吃喝拉撒之后,我开始
关注教育
的问题
,才发现这场修行才刚刚开始,真正的困难
和挑战
都在后面等着我。曾经
觉得好好学习
,考上大学
就好了,然后要面对学业
压力
。又觉得好好充实自己
,有了好工作
就好了,然后又面临婚姻
的选择
。又觉得找一个好老公
就好了,然后又面临孩子的生养,原来人
生并没有一劳永逸
的事情
,真的是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永远
不能止步。
这本书让我受到很大的鼓舞,更有信心
面对自己生活中
的挑战了。
《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读后感(二):为人
父母
不需要
证书
,但育儿需要学习!
去年九月中旬,怀孕不到31周的我毫无预兆地胎膜早破,紧急住进了医院
。几天后,我的孩子齐齐出生了。刚出生的他体重
不到1.5kg,我连面都没来得及见,就被送进了NICU。直到一个多月后,我们才去医院把他接回家。
还记得齐齐刚出院的时候
,我整日提心吊胆
,尤其在先生
去上班后。他是那样的脆弱
幼小
,仿佛一阵风
就能把他吹跑,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去照顾
他。
他每顿要吃多少奶?多久吃一次? 他一直在睡觉,会不会突然
没有了呼吸
? 他为什么会哭,是哪里不舒服
吗? 他的所有东西是不是都要消毒? 他早产这么久,会不会是个智障? 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我的孩子会早产?…… 各种各样
的问题萦绕脑海
,挥之不去
。
因为没有带孩子的经验
,加之早产儿的喂养又不同
普通
的孩子,齐齐出院后第一次回医院保健
,医生看着查体报告
说,“他的体重增长
有点慢啊,喂养得不是很好哦!”我立刻紧张
起来,恨不得拉着医生从喂奶到哄睡事无巨细
地问个遍。
这时,有人给我推荐
大J的文章,说她算是半个早产儿养育的专家
了。大J是谁?
大J,即Jessica,坐标
纽约,曾经知名
外企的高级
经理
,经公司
外派前往美国,并定居于纽约。女儿
小D(英文名Dorothy)是个出生于28周的早产宝宝。因为小D的早产,大J辞去了工作开始了全职
妈妈的生活
。 了解到她的经历
后,我顿时有种“同病相怜
”的感觉
。于是,我开始在网上看她的科普文章。
养育早产儿需要比养育正常
出生的孩子付出
更多的时间
和精力
,在心理
上也承受
着极大
的挑战。自女儿小D出生后,大J就开始了全职妈妈的生活,在跟医生和康复
师的长期接触
中,她也学到很多育儿知识。热爱
分享的大J将在育儿中学
到的这些严肃
的理论
知识经过
自己的理解和实践
后,用生动
浅显的文字
表达
出来,并逐渐形成系列
文章,最终结
集成为这本《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
书中既有早期育儿的喂养、睡眠和护理的内容,也有后期的辅食添加、大运动
发展
和早教启蒙
的内容。尽管每一个专题看起来都专业而艰深,但在大J的笔下
都变成了一篇篇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同时
,书中还对诸如把屎把尿、睡头型等常见
的引起家庭
矛盾
的问题都做了科学
而浅显的解释
。
除了这本《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大J还另出版了一本《跟美国幼儿园
老师
学早教》,以儿童
的性格
塑造和早期教育为主要内容。
翻开书的封面
,第一页上就是书的作者
大J的女儿小D出生后在NICU里插着呼吸机的照片
。那一瞬间,我仿佛回到了一年多以前,第一次在NICU里隔着玻璃
看到齐齐时的心情
。
尽管小D是个早产儿,但这本书中关于早产儿的内容却不是主体
,毕竟从绝对
数量
上看,早产儿在所有新生
儿中所占比重还是比较小的。所以,这本书的内容适用于所有的新生儿,包括早产儿。
全书
分为九个篇章
。
前三个篇章主要解决
的是日常中吃喝拉撒睡会遇到的问题,包括日常护理、喂养与睡眠引导
、辅食添加等。第四章主要是讲常见疾病
的防治,第五章、第六章主要是早教启蒙和管教的问题,第七章是关于运动发展的内容。以上七章基本涵盖了育儿的方方面
面。
比如,现在正值冬天,每次我带着齐齐下楼散步时,都会遇到小区
里“热心
”的大妈
大婶,他们一见到齐齐光着个脑袋
只穿薄薄的衣服
,就会说我“怎么不给孩子多穿点啊?多冷啊!”一开始,我还会解释,“没事,他不冷的!”但他们才不会听你解释呢,摸摸他的小手说,“手这么凉,身上肯定
很冷啊!”
那么,究竟要如何判断
宝宝的冷暖
呢?大J在书中教了一个比较简单
的方法
,即摸宝宝的后颈,而不是摸宝宝的手脚
。如果后颈是暖和
的,那就表明衣服厚度
刚刚好;如果后颈有点凉,则需要加衣;若后颈有汗湿的感觉,那就表示穿太多了。
如果家中有老人
帮忙带孩子,那最常见的冲突
莫过于
要不要把屎把尿了。把屎把尿对宝宝的生理
和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严重
的甚至会造成痔疮或脱肛。所以,妈妈们看了大J书中的内容,就可以讲给家中的老人听,杜绝把屎把尿的习惯
。
除了把屎把尿的问题,辅食也是家庭育儿冲突的重灾区。要不要加盐?要不要加糖?是大人
喂还是让宝宝自己吃?吃肉好还是吃粥好?……想必每个妈妈都曾因为这些问题而跟家中的老人有过冲突。有些问题我们虽然知道答案
,但不知道答案背后的原理
。比如,我们知道不能过早给宝宝添加盐和糖,个中缘由
却说不上
来,于是每每在旁人的“不加糖/盐没味道
,宝宝不爱吃”的说辞
中败下阵来。大J在书中简明扼要
地指出,过早给宝宝添加高钠食物
会损害宝宝正在发育的肾脏
。
除了吃喝拉撒睡这些常见的育儿内容,书中还谈到了早教启蒙和管教的问题。想必不少人都觉得,孩子的认知
能力
是随着年龄
的增长自然而然
发展的,不需要早期教育,也没有必要
早期教育。以前,我也抱着这样的观点
,认为各种早教都是骗钱的。
事实上
,早教对孩子的智力
发育有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
。因为,早教实际
上不是教孩子如何学习成长
,而是教父母如何保护
好孩子
的天性
并用正确
的方式
引导他的发展。好的早教并不需要购买多少五花八门
的玩具
,它更要求
父母对孩子高质量
的陪伴
。
大J在书中反复强调,父母“以身作则
”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无论是早教还是管教,父母的言传身教
对孩子而言远胜于玩具、绘本和早教机构
。
在第八章,大J简单介绍
了早产儿的护理要点,但侧重点
不在于技术
层面
上,更多的是心理层面上的指导
。尤其是书中引用的美国NICU医生送给早产儿妈妈的三句话,让我十分有感触:
1.Never trust preemies.不要相信
早产宝宝。 2.Preemies always take 3 steps forward, and 1 step back.早产宝宝总是往前进三步,往后退一步。 3.Live for now,focus on today. 只看当下,只关注今天的事情。 齐齐出生到现在,很多时候我以为已经是最糟糕
的情况
了,但他却不断给我奇迹
;而当我以为可以一帆风顺
的时候,他又会突然给我出点状况
让我担忧
。到后来,我只能告诉自己
,专注当下,过好现在,就可以了,未来
的事就交给未来去处理
吧!
第九章,我觉得是这本书与其他育儿书籍最为不同的地方
。这一章的内容与育儿无关,而是分享了她作为
早产儿妈妈和全职妈妈的一点心得
和经验。
我也是个全职妈妈,日常生活中,照顾齐齐是我的首要工作。因为身边没有老人帮忙,先生又要上班,平日里我除了照顾齐齐的饮食起居
,还要打理整个家,一天24小时
都排得满满的。
每到晚上先生下班回来,说起他这一天的工作时,我就会发脾气
。为什么?因为我心态
失衡了!他出去工作,忙碌
,是在不断提升
自己的能力提高
自己的价值
;而我呢?整日在家围着孩子转,累得喘不过气却不能有丝毫的提升。那时的我认为,自己为这个家、为孩子牺牲
了太多,放弃了工作,放弃了爱好
,甚至放弃了休息
。所以我觉得委屈
,总是会崩溃得大哭。
看了大J的故事
,我才发现,并不是只有我不甘
心做“全职妈妈”。我们都曾有过“为家庭牺牲自我”的念头
。然而,人一旦有了“牺牲”的想法
,就会不甘心,就想要得到“补偿
”。但是,谁会来补偿我呢?结婚
、生子,都是我自己的决定
,没有人强迫我。那么,照顾家庭、养育孩子原本
就是我应该承担的责任
。既然本就是自己的责任,就谈不上“牺牲”了。
既要照顾早产的小D,还要学习育儿知识写科普文章,运营
一个有着百万粉丝
的公众号
,可以想象
大J的日常生活是多么忙碌了,尽管如此,她还能去参加马拉松
比赛
,真是太厉害
了。那么,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大J在书中分享了她的秘诀
,总结
起来,不外乎三点:
一,对自己要善待。无论有多忙,都要记得呵护
自己的内心
,一杯咖啡
、一束花、一块蛋糕
……都能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满足
起来。
二,对宝宝要适当
放养。随着宝宝的逐渐长大,他会渐渐形成规律
的生活习惯,掌握这个规律,能让我们在带娃方面“事半功倍
”。此外,要合理
利用玩具和工具
,让自己适当偷懒,也可以培养
宝宝的独立
意识
。
三,将“猪队友
”培养成“超级奶爸”。妈妈经历了
十月怀胎,对宝宝有着天生的母爱
。但爸爸
并没有经历这个过程
,所以父爱是需要后天
培养的。如何培养“超级奶爸”呢?“及时引导,正面强化,多多求助。”爸爸们都很聪明
的,很快就上手了。
日本作家
伊坂幸太郎曾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
,就觉得真是太可怕
了。”在我看来,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每个孩子在来到这个世界
上时都是一张白纸
,他们会长
成什么样子
,取决于父母养育的方式。你希望孩子长成什么样子,你就要努力
成为什么样子。你在教导
孩子的同时,更是在成就
自己。
如果说,人生
是一场修行。那么,父母和子女
都是彼此的老师。
愿我们都能做快乐
的父母,愿宝宝们健康
成长。
《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读后感(三):方法决定效率
为人母
之初,是盲目的
、焦虑
的,一切不知道从何着手,也不知道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我是喜欢
未雨绸缪
之人,如果心里不懂,就会发慌,被动
的等在那里无所适从
的感觉会让我很抓狂。一开始也关注很多母婴账号
,慢慢发现,太多的账号团购价值多于育儿价值,发布的育儿文章要么是一些早就了解过被重复
很多的科普,要么就是干货少得可怜
的漫画
。
我不记得是何时关注到大j小d的公众
号,从关注开始,里面的每一篇文章
都给我留下非常深刻
的印象
,也许文章不长,但都是来自大
j实践过程中的感悟
,更打动我的是其中两个方面,一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们关注育儿的方方面面,不仅要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要去了解每一项问题背后的原因
及学会
举一反三
的应对方
法。二是以宝宝的感受
为出发点
,无论睡眠、喂养、认知等其他各方面的发展,以宝宝自身的感受出发,而不是大人觉得应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剥夺了宝贝
自我决策
的能力。这两个观点也是我一直坚持
并且贯彻在育儿过程中的。
自己也算看过好些育儿书,这本书也没有说一定告诉大家用什么方法去教育宝宝,而是告诉大家大的原则
,从大人的心态调整
,从宝宝各阶段
的培养目标
,从育儿方法等各方面分享正确的理念
,整本书的观点我非常的赞同,育儿是一条漫漫长
路,不是阶段性的任务
,只有我们学会了正确的思维
方式并根据宝宝的情况适当运用,为人父母的过程才会得心应手
。
《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读后感(四):用心
陪伴,共同成长
打开书的第一页就被深深
震撼
。一个鲜活
、顽强
的小生命
——小D的照片赫然出现
在书的起始位置
。一切都是由她开始。多亏她来到这个世界,让我认识
了一个美好
、坚强
、睿智
的麻麻大J。大J用心学习的几十本书籍、交谈过的无数的儿科医生、老师,附带实际的育儿操作
经验,最后一起集结成册,给处于不同阶段的新手麻麻以指引
。无论你是在待产备孕,还是已经过了宝宝吃喝拉撒睡在面对教养的新挑战;无论宝宝是足月生产,还是遇到了复杂情况,这本书都能给到你实用建议。更重要的是,看完大J小D的故事,一定能激励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作为一个新手辣妈/奶爸,我非常建议这本书视作“育儿概论心得重点”来阅读。就我有限的阅读经验来说,大J最起码把市面上最权威、最盛行的育儿书籍的精华总结应用在这本书里了。这些育儿书籍有且不限于《美国儿科协会育儿百科0~5岁》、《实用程序育儿法》、《你的1岁孩子》、《游戏力》、《父母效能训练》、《正面管教》、《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等等。如果你想要了解比较科学实用的育儿方法,却没有太多时间去看完整本原著,那这本书就是你的必看书目,大J省去了你的阅读理解时间,帮你把这些抽象的理论已经运用到解决一个个实际的育儿问题中去了。你要做的就是把大J举的例子读透,并反复运用到你每天陪伴宝宝的实践当中,过不多久就能看到运用的效果。
特别推荐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是大J的学习方法也很值得我们学习。大J在思考养育问题的过程中不是在搬运知识点,而是会抓住问题的本质,帮我们从根源上解决对于问题的困惑。比如,她在讲如何选玩具的时候,不是按照知识点一板一眼的告诉我们什么玩具可以帮助宝宝发展运动的某一个方面,而是更注重玩具的拓展性,看玩具是否能在孩子不同的成长发育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并且更希望引导父母“用心”地陪玩。所谓用心,不仅是注重当下的陪伴、不教条,更是能联系宝宝每天的经历,更好地发现孩子自身的特点并加以引导。
这本书一共分为九个部分:
1. 日常护理
2. 喂养与睡眠引导
3. 辅食添加
4. 常见疾病防治
5. 早教启蒙
6. 规则与管教
7. 运动发展
8. 早产宝宝护理
9. 辣妈奶爸
总之,这是一本非常用心的书。希望你和我一样受用。
《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读后感(五):不错的参考书
全书分了九个部分展开讲的,每个部分里面又是一篇篇小文章,阅读感受不错,也能够为妈妈们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但是由于简短,有些内容还是不够深入,如文章《我的宝宝被“欺负”了怎么办》,作者说在自己孩子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抢了,她会对那个小朋友说道理,大部分情况都会取回玩具。可要是那个小朋友并不能够理解你的意思,也并不归还玩具又该怎么处理呢?因为我也即将成为一个新手妈妈,所以,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就希望作者能写的更详细一点。
总的来说,还是学得到东西的,育儿这种事情,毕竟每个宝宝每个家长都不一样,可以多参考下其他妈妈们的意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本文》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