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散文 > 《声律启蒙》读后感精选10篇
2020
12-24

《声律启蒙》读后感精选10篇

  《声律启蒙》是一本由车万育著作,岳麓书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20,页数:152,文章吧 小编精心 整理的一些读者 的读后感,希望 对大家能有帮助 。   《声律启蒙》读后感(一):莺睍睆的睆的读音   《声律启蒙·十五咸》:莺睍睆。   睆,有上、去两读。   《现代汉语词典》6版569页:huàn (1)明亮 。(2)美好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注音都是上声,huǎn。   《古今字音对照手册》346页:睆 huàn (广)户板切 匣母潸韵合口二等上声山摄。   《上古音手册》60页注huàn。   《广韵反切今音手册》100页:睆 huàn 户板切 山开二上潸匣。——但是出注:睆 ,今读huǎn。   本来,睆 是个全浊上声字,按照语音演变规律 ,全浊归去,读去声。不知道怎么回事。   《声律启蒙》读后感(二):声律启蒙   这本在kindle电子书里是免费的。编辑的挺好的,排版好看 的很呐。   我一般都选黑体字,不像宋体那么正式,也不像楷体那么严肃 。看声律启蒙这样的书,感觉 蛮清新 的。   每天下 班回到出租屋,就拿起来读一会儿。一个人 在屋子 里,像小时候 一样 ,也不管懂不懂,大声地朗读一气再说,每每读着读着心下豁然开朗 。   我喜欢 两字名词对,然后是动词对和形容词对。   我还极喜欢 这里面关于自然 地理的对子,生动清新工整有趣 。比如说 ,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 ,溪边晚钓之翁。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 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 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巫峡夜深,猿啸苦哀巴地月;衡峰秋早,雁飞高贴楚天云。   野店几家,羊角风摇沽酒旆;长川一带,鸭头波泛卖鱼船。   冉冉白云 ,夜半高遮千里月;澄澄碧水,宵中寒映一天星。   溪叟新居,渔舍清幽临水岸;山僧久隐,梵宫寂寞 倚云岩。   至于人文类引经据典 的那些,我基本都看不懂了,看的书还是太少太少了哇,在国学 领域 ,说是文盲,完全 不为过。假如知道相关的背景 知识 ,自然少不了 心领神会 的乐趣 吧。   现在强调汉语国学的复兴,像这样的书,可以作为中学 语文 教材的辅助阅读 材料 啦。不需要 背诵不需要默写,每日里大声读它几句,时间 长了,那个意思 自然就出来了。   对联算是我们汉语独有的了,音,形,意完美 结合,神采飞扬 。   《声律启蒙》读后感(三):鸂鶒   《声律启蒙·二萧》:“一双鸂鶒,春朝频泛绿杨桥。”   “鸂鶒”,岳麓书社版《声律启蒙》处理为“(氵鸡)(氵鵣)”。   中华书局版《声律启蒙诵读本》处理为“(氵奚鸟)(勅鸟)”。   我们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情况 是这样的。   598页“鸡”条对应的繁体字是“鷄”,异体字是“雞”。   再查1394页“(氵奚鸟)”,繁体字是“鸂”。本字下面有词条:(氵奚鸟)(勅鸟):(名)古书上指像鸳鸯的一种水鸟。   那么究竟哪种简化是对的呢?应该说,中华本的处理是正确 的。证据如下:   查《简化字总表》第一表有“鸡(鷄)”字,但这一表是“不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本表的简化字都不得作简化偏旁使用”。也就是说 “鸡(鷄)”不能当作简化偏旁使用。   再查《简化字总表》第二表,收“鸟(鳥)”字,这一表收的是可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和简化偏旁,而“鸟(鳥)”字正是可作简化字偏旁用的简化字。   《简化字总表》第三表,收的是应用第二表所列简化字和简化偏旁得出来的简化字。查此表和《通用汉字规范字典》,不收“鸂鶒”字。   《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45—46页“《通用规范汉字表》对待类推简化的态度 ”指出:   实行类推的初衷是为了保持简化汉字的系统 ,易于识别;总体减少笔画,书写方便 。这个原则 对保持汉字构形的体系具有积极 的作用 。但是,类推简化没有明确限制范围 ,因此,当一系列大中型辞书相继问世,大型计算机字库相继建立,简体版的古籍纷纷出版时,类推简化的范围远远超出了原来规定的第三表的范围,问题 也就逐渐显露:字数大量增多后,产生了一批同形字;有些繁体字类推简化后,原字的结构被破坏,影响 了构字的理据,也破坏了字形的美观;由于存在 一表和二表两种不同 的简化方式 ,反而影响了简化的系统性;类推简化生成了一大批完全没有使用过的字形,增加了毫无用处 的异写字字样,实际 上使汉字的总体体系繁化甚至混乱,也给使用领域带来不便 ;有些辞书对贮存领域的汉字无限类推,在汉字本来数量繁多的情况下,又人为地造出大量历史 上从来没有使用过的“人造字”,违背了辞书存储汉字的历史真实 性原则,拉大了汉字应用的古今差异和两岸差异。   因此,《通用规范汉字表》根据国务院1986年“今后,简化应持谨慎态度,使汉字的形体在一个时期 内保持相对稳定 ”的指示精神 ,对类推简化采取了严格掌握的原则,一般不再扩大类推的范围;但考虑到汉字应用的现实 ,也收录了不少已经被社会 所习用,并符合《简化字总表》规定的类推简化字。今后表外字不再类推。(本表新收录的226个类推简化字中,166个曾被《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收录,51个见于其他多种辞书,9个出自频发度较高的姓氏人名及现代科技 用字)   查《汉语大词典》:   【鸂鶒】亦作“ 鸂鶆 ”。   水鸟名。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鸯。 唐 温庭筠 《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一百韵》:“溟渚藏鸂鶒,幽屏卧鷓鴣。” 顾嗣立 补注:“《臨海異物志》:鸂鶒,水鳥,毛有五采色,食短狐,其中溪中無毒氣。”   鶆1 [lái ㄌㄞˊ]   [《廣韻》落哀切,平咍,來。]   见“ 鶆鳩 ”。   鶆2 [chì ㄔˋ]   同“ 鶒1 ”。   【鶆鳩】鹰的一种。《尔雅·释鸟》:“鷹,鶆鳩。”按,今为灰脸鵟鹰的别称。   杜甫《卜居》   浣花流水 水西头,主人 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简化一道,十分难办。胡双宝在语文出版社出的《语文随笔 》中曾举了“鉴”的例子 ——鑒(鍳)、鑑。事实上 ,“鑑”作为异体字是不简化的,但是有的简化为“(钅监)”,这就是生造了(按,《简化字总表》第二表列了14个简化偏旁,《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46页指出:第二项的简化偏旁,不论在一个字的任何部位,都可以使用,其中“讠、饣、纟、钅”一般只能用于左偏旁。这些简化偏旁一般不能单独使用。)。   还举一个例子——灯(燈)、邓(鄧)的问题。这俩字收入 《简化字总表》第一表,也就是说,它们作为简化字都不得作简化偏旁使用。   《声律启蒙》读后感(四):自添注释,方便后人   查典故查到手酸……   自添注释,方便后人。   https://www.douban.com/photos/album/1627240598/   批注均来自网络 搜索,非学术研究 ,纯属兴趣 娱乐,为自己 阅读方便,不保证批注的百分百正确。   每三~五日更新。   DF文件百度云上传中,会随相册进度更新,可下载到Kindle或iPad阅读。   完结后会有汇总的PDF文件上传。   例:   上卷·一东   《声律启蒙》读后感(五):灯的归部   《声律启蒙》下平声《九青》韵:红对紫,白对青,渔火对禅灯。   按:查田松青编校之《佩文诗韵》,灯,属于十蒸韵,不属于九青韵。它俩不属于同一个韵部,严格意义 上说,不押韵。《声律启蒙》作者 疏忽了。《声律启蒙·十蒸》:“葛巾对藜杖,涧水对池冰。”“宴客刘公,座上满斟三雅爵;迎仙汉帝,宫中高插九光灯。”   查小学 堂(一般查东方语言 学网,这几天不能用),两字在广韵的声韵地位 为:   灯:曾摄、平声、登韵、端纽、开口、一等、全清   青:梗摄、平声、青韵、清纽、开头、四等、次清   《汉语大词典》   燈1 [dēnɡ ㄉㄥ]   [《廣韻》都滕切,平登,端。]   青1 [qīnɡ ㄑㄧㄥ]   [《廣韻》倉經切,平青,清。]   查《广韵》、《平水韵》对应表:   《广韵》十五青(獨用)归并为《平水韵》九青   《广韵》十六蒸(登同用)、十七登归并为《平水韵》 十蒸。   《声律启蒙》读后感(六):饑与飢   《声律启蒙·五微》:饱对饥。   按,作吃不饱、饿讲,对应的繁体字是飢,属于四支韵。   作年成很差或颗粒无收讲,对应的繁体字是饑,属于五微韵。   再查查它们的音韵地位。   飢:止摄 平声 脂韵 见母 开口 三等 全清 居夷切(夷,脂韵字)   饑:止摄 平声 微韵 见母 开口 三等 全清 居依切(依,微韵字)   从使用上说,这俩字是互相通用的。   但是从意义和音韵上讲,这两字是严格区分的。   所以,“饱对饥”放在“五微”,是不合适 的。   《声律启蒙》读后感(七):也是狂言 无需较真   沧浪诗话开篇便说,学诗“立意须高,入门须正”。立意怎么高,入门怎么正:“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 ”。汉魏晋唐,哪里有这么多声律讲究。香菱要学诗,黛玉也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 ,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 都使得的。” 声律启蒙这一套,也是清朝搞出的一套迂腐东西 ,其实不过是汉魏晋唐写尽用熟了的一套。   背“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二冬),为什么不直接去念杜甫的“自在 娇莺恰恰啼”,诗经的“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呢;背“桃灼灼,柳依依”(五微),为什么不直接念诗经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呢;什么“风淅淅,露漙漙”,去念诗经的“野有蔓草,零露漙兮”啊。工巧才容易 流俗。杜甫也是胜在感情 沉郁才有了千古绝对。   不过说来,以作诗启蒙要求 《声律启蒙》也是过分了。背背也是有好处 的,毕竟语言始于声律。但我还是乐于从诗经开始 背,然后汉魏晋唐,便差不多 了。从开元天宝之后开蒙,学中得下,从《声律启蒙》开诗蒙,学下得下下。   《声律启蒙》读后感(八):鲲鹏与鹍鹏   岳麓书社版《声律启蒙·十蒸》有句:“燕雀对鹏鹍。”(页50)   “鹍”,不押韵。这里应该是有问题的。   查浙古影印的《古今诗学大全》第88页,作:“燕雀对鹍鹏。”(对类歌诀)   查袁庆述《声律启蒙与诗词格律详解》第93页,作:“燕雀对鲲鹏。”鲲,与作“鹍”不同,这里是鸟相对,以从鸟为好。   查《汉语大词典》   鵾1 [kūn ㄎㄨㄣ][《廣韻》古渾切,平魂,見。]   “ 鹍1 ”的繁体字。   1.鵾鸡。古代指像鹤的一种鸟。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對庭鵾之雙舞,瞻雲鴈之孤飛。” 唐 韩愈 《陆浑山火一首和皇甫湜》:“水龍鼉龜魚與黿,鴉鴟鵰鷹雉鵠鵾。”2.《鵾鸡曲》的省称。 唐 孟浩然 《夜登孔伯昭南楼时沈太清朱昇在座》诗:“華燭罷燃蠟,清絃方奏《鵾》。” 明 江暉 《赠隐士》诗:“暫驚迷蝶夢,還契撫《鵾》音。”3.用同“ 鯤 ”。大鱼。参见“ 鵾鵬 ”。   【鵾鵬】1.传说 中的大鸟名。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魚,其名爲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鯤,后讹为“鵾”。常以“鵾鵬”比喻才能卓异、志向高远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鵾鵬戾赤霄以高翔,鶺鴒傲蓬林以鼓翼。”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三:“仰笑鵾鵬輩,委身拂天波。” 明 张居正 《赠国子马生行》:“鵾鵬跛躄風塵中,驊騮伏櫪鹽車下。” 梁启超 《饮冰室诗话》九二:“海外鵾鵬憶鷽鳩,蟪蛄朝菌各春秋。”2.指鲲和鹏。 唐 白居易 《禽虫十二章》诗之二:“蛙跳蛾舞仰頭笑,焉用鵾鵬鱗羽多。”按,鳞指鵾言,羽指鹏言。鵾,当作“鯤”。   【鯤鵬】1.古代传说中能变化 的大鱼和大鸟。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魚,其名爲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察蟭螟於蚊睫,觀鯤鵬於北溟。” 唐 杜甫 《泊岳阳城下》诗:“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 罗惇曧 《文学 源流·周秦诸子总论》:“冥靈大椿之壽,朝菌蠓蚋之夭,鯤鵬之大等喻,《列子·湯問篇》語,《莊子·逍遥遊》引之。”2.古代传说中的大鹏鸟。即鲲鱼变化成的鹏鸟。 宋 苏轼 《催试官考较戏作》诗:“鯤鵬水擊三千里,粗練長驅十萬夫。” 清 汪懋麟 《洗象》诗:“豈同龍馬負,徒作鯤鵬想。”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二:“惟當過渡時代,則如鯤鵬圖南,九萬里而一息, 江 漢 赴海,百千折以朝宗。”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