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散文 > “和”字解义
2020
10-18

“和”字解义

0 “和”字解义 陈成峰/文 《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新为美。”意思是说,礼之功用主要地是在调和。先王之道,是以和谐为美。从孔子那个时代起,中华民族就把和作为最为宝贵的,并赋之以极其美好的含义。我们目前所建设的和谐社会有其深刻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深远的民族传统意义和现实意义。 和者,相应、相济以成也。如各种声音之相应,凡不同者相济以成谓之和。推而论之,凡我中华民族子孙,不论阶级阶层,不分地域族群,咸集合在一个中国旗帜下,致力于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相济共和。《论语》:浑言之曰和同,析言之则有和而不同,同而不和者。 和者,中也。适当其可无过不及之谓。《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大中至正,不偏不倚,让人类的喜怒哀乐与所处的环境和合得应,既是对生命规律的尊重,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尊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和谐社会、和谐人生。 和者,亲睦也。如和好,和亲,和议,和息等,凡由忿争而归于宁静皆谓之和。一个家庭需要和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安定和发展需要和睦,世界各国各民族要和平和发展更需要和睦。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友好,互相帮助的和谐社会,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最高境界! 和者,平也。所谓平,其含义有二:一曰和平——“和平”的反义就是“战争”, 中华民族从来是热爱和平的。历经历史的朝代更替的动乱和战争浩劫,历经帝国列强侵略战争劫难的我国各族人民尤更热切渴望和平。二曰平等——人人平等,无论是国与国,还是人与人。没有什么比平等自由更可宝贵!没有平等,所谓社会文明、正义和社会进步就无从谈起。 和者,乐也,和乐之谓。如政通人和,人民乐利皆得其所之谓。也就是现时所努力要做到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和者,配合也。通过“和”的力量把多姿多彩世界元素凝聚起来,各国各民族各种社会力量和衷共济,共存共长。 和者,调和也。调剂五味曰和。调和之而成者,谓之和。用在社会发展方面,就是通过调解、调处矛盾,通过和谈、和约等方式来平息纠纷和战争。和就是协调。有人用拆字法分析和的社会意义:和由“禾”与“口”二字组成,“和”的意思是“人人都有饭吃”。“谐”由“言”与“皆”字组成,意思是人人都自由言论。正说明了人们向往和追求的是这样一种和谐社会的生存状态,表达对和谐社会、和谐人生生存环境的渴望。 和者,倡和,应和,附和也。彼之为倡而此之为应之也。如邓小平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各族人民群起而响应投身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胡锦涛倡建设和谐社会,各界各阶层人士群起而响应,共同唱响祖国大家庭和谐乐章。 佛学倡“六和敬”:一曰“见和同解”,即建立共识,要有共同见解;二曰“戒和同修”,即人人地位平等,必须遵守规纪和公约,并无特特权阶级。三曰“身和同住”,即一起共修,不离大众,不搞特殊。四曰“口和无诤”,即要有清净心,用功向道,心身平和而无诤论。五曰“意和同悦”,也即,内心喜欢,个个都能有真正成就。六曰“利和同均”,即生活平等互利。在道场里,六和敬一条都不能少,否则就不是佛的真正弟子,在一个社会又何尝不是这样,所谓“家和万事兴”,“国和万业强”也。和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追求,人类生存和追求,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已经越来起离不开“和”。国家和谐,各民族和睦共进,万众一心搞建设,则能“振兴中华”,强我国本。国家和谐,则“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中国特色的富蕴中华传统人文的和谐社会必能实现!

免责声明:文章《“和”字解义 》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