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 《乡村的戏台》孙仲
2020
10-18

《乡村的戏台》孙仲

夜色深沉,万籁俱寂,一弯冷月照在村中破旧的古戏台上。

“哐嚓哐嚓哐嚓……”响起了一阵悦耳的鼓乐声,所有的戏剧人物一个个粉墨登场了,嘈嘈杂杂的小戏台演了一出又一出,戏台下的人一个个如痴如醉……

这就是农耕时代最为盛行的娱乐方式:看戏。

在电影、电视时代没有到来之前,乡村里主要的娱乐方式就是唱戏。搭台唱戏,是乡村的盛大节日,消息传开来,方圆十多里地的人是都要赶来的。戏台上吊着一盏汽灯,照耀得如同白昼。开台锣鼓一响,把人的魂都给勾走了,立即撇下家务活,赶忙来看戏。戏台下人山人海,男男女女,挨挨挤挤,汇聚着旺盛的人气,形成了一种热烈的氛围。

在我的家乡曾盛行一种地方小戏,整个戏班只有七、八个人,以小生、小旦、小丑为舞台人物,称为“三角班”。小小戏班“一套锣鼓两把琴,草帽摺扇和短裙”,艺人们挑着这点“家当”跋山涉水,走村串寨,活跃在乡土民间。“三角班”所到之处,就在那里燃起了一片激情。那些滑稽幽默的爱情小戏非常逗人,最易点燃爱情的欲火。男女之事,风月情浓,以至“女人看了三角班,不把房门关;男人看了三角班,不把扁担担”,所以在民国时曾遭禁演。但是,快乐是天赋人权,又有谁能挡得住人们追求快乐、追求美的愿望呢戏班照样在乡间演出,愉悦着那里的人们。

戏班里的艺人多是本地人。一些有才华的乡间知识分子,邀几个能歌善舞的男女,置一套锣鼓家什,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带上道具,就可外出演出了。剧目多是乡下人喜闻乐见的传统小戏,如:《补背褡》、《秧麦》、《卖花线》等。若是有必要,也可以自己编一些小节目。比如人家做寿,请了戏班去,就得临时现编,撰一点祝赞寿星的吉祥词,让大家乐呵呵的,高兴高兴才是。艺人们大都活泼俏皮,很有说唱的才能。有一年,水西的一个戏班在水东的塔檐下演出,因招待不好,伙食差,戏班的人就琢磨着嘲弄一番。当晚,戏场里挤满了男女老少,就等待开演。左等右等,总不见动静,大家心情就有点烦。过了一会儿,台上跳出来两个小丑,怪模怪样的表演了一阵,开始了一场对白。

高个儿说:“水东塔檐下。”

矮个儿接着说:“九姓十八家。”

高个儿又说:“早上吃芋头。”

矮个说:“晚上吃北瓜。”

两人做了个夸张的动作,一齐说:“没油没盐,叉几叉!”说罢,哈哈大笑。

台下的人一听,知道是在讽刺村里招待不好,恼羞成怒,几个年轻人高喊要打人。这时候,“咚咚咚……”开台锣鼓响起来,大幕拉开了,马上开演了。于是大家纷纷劝说:“别闹,别闹,要看戏了!”说着,演出就开始了。

一个唱红了的明星是戏班的生命线。生意好不好,明星效应非常重要,观众往往就是冲着某个名角而来。演员的演技好,情感充分地投入,就能抓住观众。演员当然更要扮相好,尤其是小旦和小生。世间什么最美人最美;世间什么好看人最好看。俗话说“七分人相三分戏”,说是看戏,实际上是观赏人。那个花容月貌娇媚可爱的小旦踩着碎步,婷婷娉娉出了台,闹哄哄的台下就立刻静下来。一双左右顾盼、传情送意的眉眼,还有那细软的腰,举手投足,无不摄魂勾魄。名角儿在台上,被人捧着,下了台,就成了追逐的对象。打情骂俏,争风吃醋,是常有的事。所以关于她们的风流韵事、绯闻秘传层出不穷。

台上悲欢离合、生离死别催人泪下,而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人生的舞台更让人眼花缭乱。所以,戏班艺人也是各有各的命运。一个出了名的角儿往往会被地方上有钱有势的人看好,嫁过去,就不再演戏了,在家里享清福。自古红颜多命薄,有的女子“东拣西拣,拣了个漏灯盏”,不幸嫁了个薄情郎,又遭抛弃,流离失所,不知所终。也有得到真正爱情的,我们村上有一个唱三角班的小生,就被一个有钱东家的少奶奶爱上了。那女人动了春心,爱慕他的俊俏飘逸,没柴没米也甘心,一味的爱疯了,毅然丢下少奶奶不当,带着金银软细和那个小生私奔了。

三角班的规模后来发展了,演出更大的剧目,这就是所谓的“半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乡间里的农民剧团极其活跃。当时有一个地委宣传部的副部长在我们那里蹲点,发现那些剧团还真有些水平,就把一群戏班的精英弄到城里,成立了地区采茶剧团。泥腿子进城,当上了专业演员,令乡下人羡慕不已。那些文艺家们把乡土的艺术进行了改造,左改右改,曲调和表演风格全变味了,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特色丧失殆尽,再也找不到它特有的魅力。

到了“文革”时期,思潮的激偏,禁演古装戏,左折腾右折腾,从此,就再也看不到三角班了。代之而起的是政治化了的“文艺宣传队”,村村都有,遍地皆是,整天敲锣打鼓,倒也闹得挺红火,不过都是政治宣传,戏台上没有了爱情。

转瞬间,人世又变了样。电视时代来到了,新的娱乐方式开始了。从此,乡村的戏台就更冷落了。电视是强大的,遍及千家万户,色彩艳丽,节目多得铺天盖地,让人眼花缭乱。但是,我们仍然怀念三角班,仍然怀念那乡村的戏台,因为它有人的气息、人的氛围,有一股浓浓的人情味儿,而那股人情味是再好的电视也永远无法制造出来的。

“哐嚓哐嚓哐嚓……”一曲终了,人已散尽,月色如水,乡村的戏台上已寂无一人。

免责声明:文章《《乡村的戏台》孙仲》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