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歌大全 > 《冬游林海醉民俗》陈鱼乐
2020
10-18

《冬游林海醉民俗》陈鱼乐

杀过年猪,闹热哟!吃泡汤肉,安逸哦!观景玩雪,美妙呵!

“杀年猪啰……开门见红噢!”兔年冬,渝东石柱县启动了“吃生态年猪游林海雪原”主题旅游活动。

黄水景区“中国一号水杉母树”景点旁,暖阳高照林海人家,余雪残卧黄连地和莼田坎上泛着银光,一些乡村旅游农家乐接待点热闹非凡。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和县内外游客一道,在此乐不可支。

冬至一过,按土家人习俗,家家户户就开始杀过年猪。到了腊月,“年”的脚步就由远而近了,山寨里准备过年的氛围日渐浓厚。

“赏五彩森林、游黄水林海;吃生态年猪、游林海雪原”。这是为游客准备的一道独具土家年味的佳肴。游客既可亲历土家人“杀过年猪、请客吃刨汤肉” 的民俗风情,又可吃泡汤肉、品咂酒、畅游林海雪原,在弄雪吟风中领略黄水冬游的独特魅力。

“刨汤肉”就是刚宰杀、才烫刨出来的新鲜肉,很好吃。年关将近,村民选择好黄道吉日,陆陆续续地杀年猪。其时,浓浓的酒香和肉香也就踏着年的旋律与步伐,在乡野上空荡荡飘飘。

杀年猪前,男主人四处请邻居、家族和亲朋好友:“明天不要做饭了,我家杀年猪,来吃泡汤肉啊。”小孩子们乐得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叫喊:“杀年猪咯!杀年猪咯!”那神气十足得很。

清晨,女主人就静止猪进食了,让猪空腹,目的是便于收拾肠肚,当然也是为了杀成猪后那一餐多得一些粉肠吃,粉肠很好吃,是下酒的好菜,乡下人最爱吃。女主人站在猪栏边,眼见一个劲儿哼哼要食的猪,不禁悲从心来。渐渐眼圈红了,泪水流在脸上,像雨后梨花绽开……

当天的活动再现了土家人杀过年猪的全部“仪式”。

乡村杀年猪,忌杀第二刀。不仅手工屠宰的猪肉,感觉口味要比机械屠宰的好吃,而且据老杀猪匠说:“要一刀刺中要害,放尽猪血,肉质红润,味道好吃。一刀是否刺中,也是考验屠夫的技术,不能重复第二刀。一刀刺中,来年会碰上好运气。”

故村民杀年猪慎之又慎,一定要请乡里技术最好的杀猪匠。就在女主人掉泪之时,男主人早已挑着杀猪工具———尖刀、屠刀、砍刀、刮刀、刨子、挺棍、杠子、抓钩、挂钩……件件滋润了鲜血,铛铛亮亮闪寒光,把敦实矮壮的杀猪匠请来了,一边给他敬烟,一边看他霍霍磨刀。看到挂满泪水的女主人,男主人笑嘻嘻说:“这也值得哭还不去烧水!”说着就上前,用手替她揩眼泪;女主人“噗嗤”一笑,掀开男人的手,眼睛一瞪,脸上一赧:“去你的!”说完,扭动婀娜腰肢烧水而去。一家人和前来帮忙的人都让其美好气氛乐开了怀。

宰杀前,男主人把杀猪凳冲洗得干干净净,接猪血的木盆里放少许凉水、盐、芡粉,水烧得翻滚开花,请了祭师,备了香案,万事俱备。

杀猪匠指挥前来帮忙的人杀猪了。猪够肥够大,腰身圆滚滚,猪毛油亮亮,耷拉着一对大耳朵,约有三百来斤。抓猪的人每两人一根棕绳子,绳子在手里绾上一个活耳扣,再往手心里啐一口唾沫,后跟在男主人的后面直奔猪栏。此时猪也预感生命将尽,便没命地嚎叫:“ 哼……哼……”一声高过一声,撕心裂肺,活像穷途末路的流浪汉在深夜小巷里发出的求救声,一声长过一声,而乡下人却洗耳恭听。猪圈门甫开,猪见此等,就拼命往后退,龇牙咧嘴,怒目咆哮,发疯踢墙,用后腿刨土,男主人上前驱赶,猪被撵到角落,最后玩起命来,猛地冲向圈门,夺门而跑;可被早已守候在猪栏门前小伙子眼疾手快,一个捉一只脚,“轰”的一声,放倒大猪;后面两个小伙子立马扑上来,四个小伙子麻利地将棕绳往猪腿上一套,猪被捆得结结实实。此时,拼命挣扎的猪也脱罹难了。

他们把猪抬去放在杀猪凳上。于是大家七手八脚,两人捉前脚,两人捉后脚,一人揪尾巴,一人提耳朵,一个摁猪头,不让猪动弹,专等杀猪匠。

待杀之猪哪肯罢休,一边敞开喉咙嚎叫,一边左踢右蹬。祭师便燃起香蜡纸烛,口中念念有词,广敬八方神圣,祈祷宰杀顺利无异象,如此,主人家便家泰人安,人财两旺。然后把长两尺许、亮晃晃的尖刀在手上“呜呜呜”地舞了几圈后,往刀刃上啐了一口唾沫,用手指在刀面上轻轻一抹,用手在猪颈部拍拍摸摸,然后站好马步,眼睛一眯,猛吸一口气,俗语云:“打蛇打七寸,杀猪杀登喉”,只见屠夫猛地赴上去,左手如虎钳一样紧扭猪脖,右手迅速往后一缩,猛一用劲,“吱溜”一声,白刀子从肥猪颈下进去,尖刀已进猪喉直达,而猪的喊叫声越加高昂起来;屠夫用脚将接血的盆子往前一推,尖刀在猪里旋转了几下后,仿佛一股“红泉”喷涌而出,猪血红艳而多达半盆,所以土家人管猪血叫“衁子”。 “衁子”(有人写成“旺子”)流进了放好的木盆里,杀猪匠、主人家和帮忙的人均松了一口气;此时,女主人在不远的地方点燃几根香柱和一堆香纸,跪在地上对天作揖,祈祷来年顺顺利利再养一头大肥猪。

接着,人们在欢乐的气氛中,看屠夫鼓气、拔毛、开膛;而屠夫也格外卖弄精神,一边说笑,一边操作。三下五除二就绑在窄楼梯上竖起来,开始“剖边”下肉。

而整个过程,无论领导还是游客,作为“看客”,有相机的都纷纷举起相机抓拍了一个个精彩的瞬间。

厨房早已“万事具备,只欠猪肉”,新鲜猪肉一出来,炒、炖、煎、炸、烧,各种风味的菜肴就加紧制作起来。

院坝里,燃起熊熊篝火,民间歌者舞者为游客献上一出又一出原生态土家歌舞节目,世界经典名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和其它土家啰儿调儿歌声在山林中飘荡缠绕。歌舞欣赏加上趣味体育活动,让游客们又添几多快乐心情。

接下来,畅饮土家咂酒,海吃“泡汤肉”,大快朵颐。石柱土家人喜饮咂酒。

相传,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西征,在清同治元年进入川东南土家山寨。土家人喜备咂酒,热情款待太平军将士。石达开饮着咂酒,即席挥毫写下《咏咂酒》诗:“万颗明珠共一瓯,王侯到此也低头。五龙捧着擎天柱,吸尽长江水倒流。”

“蛮酒酿成扑鼻香,竹竿一枝胜壶觞。过桥猪肉莲花碗,大妇开坛劝客尝。”这一首竹枝词再现了土家人邀客品酒的历史画面。

咂酒是用糯米、高梁或玉米、大麦制作,酿造程序非常独特。先将酿原料蒸熟,再加酒曲子发酵,装入瓦坛子里,用泥土封好坛口,十天左右,糯米、高梁或玉米、大麦糟就浸出晶莹透明的酒泉来,随饮随取,十分方便。山寨里,好客的土家人双手捧出咂酒坛,插上小竹管,让客人尽情畅饮。

逢年过节,土家人皆要备上咂酒,或自饮,或热情款待客人。亲朋贵客来后,大家轮流吸饮,吸完再添水,直到味淡后,再食酒渣,俗称“连渣带水,一醉二饱。”饮咂酒时要唱酒歌。唱时,宾主并排而坐,轮流对唱,同时鼓乐齐鸣,热闹非凡。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忠州任刺史时常与民同乐饮咂酒,并赋下了千古传颂的咏咂酒诗篇《春至》云:“苦为南国春还在,争向东流日又长。”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饮咂酒时的有趣场景。

白乐天的《郡中春宴因赠诸客》诗:“是时岁二月,玉历布春分。颁条示皇泽,命宴及良辰。冉冉趋府吏,蚩蚩聚州民。有如蛰虫鸟,亦应天地春。薰草席铺座,藤枝酒注樽。中庭无平地,高下随所陈。蛮鼓声坎坎,巴女舞蹲蹲。”中“藤枝酒注樽”一句,即是写的品咂酒的情景。

土家族人饮咂酒的风俗,还有个来历。相传隋末,天下大乱,各霸争雄,土家族青年阿雄被强征入伍。一年冬,他随军转战南方,路过家乡,看望妻子阿梅。夫妻共叙离别愁苦,点兵的号角响起了,阿雄随军而去。而妻子阿梅煮了几斤大米饭,盼着夫归来,共享年节美味佳肴。米饭发酵成有酒味的米糟,仍不见夫君回家。后闻夫战死沙场,阿梅也殉情而死。土家人就备米酒以祭,以颂爱情忠贞。

古朴浓郁的土家咂酒,是一杯陈年老酒,是一组藏在大山里的诗。清代《石柱县志》载:“咂酒,贮糟注水成酒,插竹筒入坛,轻吸之。”制米酒的技艺沿袭至今,演变为独具风味的咂酒,更蕴藏了浓郁的乡风民情。

酒足饭饱,陶醉在石柱土家族民俗里,远近游客悠游大风堡,尽览林中雪,流连忘返……

免责声明:文章《《冬游林海醉民俗》陈鱼乐》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img]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