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武将里词写得最好的,非辛弃疾莫属,如果说词人里武功最好的,非辛弃疾莫属。
这说明什么?说明你在辛弃疾的诗词里既能体会出飞扬的文采,还能够体出他独特的男子汉的气概。
辛弃疾的这句尽人皆知的“醉里挑灯看见,梦回吹角连营”出自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词以寄之》的开头两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是一个词牌名。很明显,通过词的名字我们得知,这首词辛弃疾是写给一个叫“陈同甫”这个人的,那么,这个陈同甫是何许人也呢?
陈同甫本名陈亮,与辛弃疾同为南宋人,也是南宋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力主抗金,三次上书朝廷,被人诬陷,三次入狱。
辛弃疾本身也是主张抗金的,所以在政治抱负上,他和陈同甫是英雄所见略同,又都在文学上有所建树,成为好友并写信发表感慨不足为奇。
整首词的大意解析
夜里醉意朦胧,借着灯光仔细观看我那把锋利随我征战的宝剑,它寒光闪烁,削铁如泥。
梦里回到昔日的营寨,号角声此起彼伏。但见,已经分发完干粮的士兵浩浩荡荡,绵延不断,隐约都能听见塞外的音乐忽远忽近。
这正是秋天沙场点兵之时。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的飞快,来回穿梭,弓箭的嗖嗖声像惊雷一样响。敌我双方厮杀正酣。
此时的“我”,一心想着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能够建功立业,可怜现在已成了白发人!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辛弃疾在词的前段中充分展现了自己对往昔战场戎马生涯的留恋。多么希望有一天能够重回战场。
下半段表达了自己还没有完成收复大业志愿的遗憾之情,同时又感叹自己已经力不重新,衰老将近。
为什么说这首词最有男子汉的气概
这里面有几种元素,分有形和无形两种。
无形的有辛弃疾远大的为国分忧的抱负,有暮年英雄的失落感;有形的有寒光闪烁的宝剑,奔跑鸣叫的战马,发射的剑弩,硝烟弥漫的战场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志向远大男子汉标志性的元素。
这首词是辛弃疾向友人陈同甫抒发着自己现在不能报效国家的一种感慨和无奈。
确切的讲这首词是一位老迈英雄的感慨。全首词读起来让人觉得特别有气势和画面感。也让人感慨岁月不饶人,青春易老而日月永恒。这对于有高远志向老英雄来说,只能“空悲切”
如果拿这首词和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比,形成鲜明的反差,一个留恋在烟花柳巷,感叹在温柔乡,而一个思念战马萧萧的杀敌战场。不可同日而语。
至此,宋代文人也根据词的气势和氛围等形式,把词划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是指以柳永等人为代表的,善于抒发儿女情长等惆怅思绪基调的词,而“豪放派”则是以辛弃疾等人为代表的善于表达山高云阔,志存高远豪迈气质的词。
实际上,即使是辛弃疾描写乡村景色的词也特有别韵律和节奏,爽净有力。如:他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结束语
辛弃疾,别号稼轩居士,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的风格大都风格沉雄豪迈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我是春城花草香,听风赏雨,采菊南山,希望送你一段轻松有趣的时光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zjgdxz.com/post/1.html
- 转载请注明: 散文网 于 用心散文网 发表
金戈铁马两虎相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