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散文 > “读书节”感言
2020
10-18

“读书节”感言

4 每年“读书节”,总要写一点东西,但发出去的不多,觉得读书乃人生自然之理,本不须老生常谈甚至带些劝说性的,反而不正常了。 “世界读书日”发端于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4月23日逝世纪念日,他的名著《堂吉诃德》世人皆知。1923年,西班牙作家文森特·克拉维尔向政府提出设立“读书日”,三年后获得批准。开头是10月7日塞万提斯生日,到1930年调到4月23日。这个日子恰好是“圣乔治节”,传说一名美丽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获得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德国、英国、希腊、荷兰、葡萄牙、斯洛文尼亚、墨西哥以及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等国家都奉圣乔治为守护神。4月23日也是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的诞辰和忌日,还是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吕翁、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大家的生日。把这一天定为“世界读书日”寓义深远。 在互联网1.0时代的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美国于1998年开始将3月2日设为“全民读书日”。我国2004年启动全民阅读活动。以后不断加强阅读的宣传鼓动,又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中。 设立“读书节”倡导全民阅读,就是要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态度、精神追求、境界向往。100多年前,美国著名作家思想家梭罗说过:“一本真正的好书往往是自然的,完美得出人意料且难以形容……划亮了黑暗的光芒……” 那些经典著作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经过历史淘洗的知识智慧精髓。当你潜心阅读,进入其中,觉得远比听说传闻更新奇,更出乎意料,更不可思议。经典作品包容性强,具有多种解读可能,不同眼光切入理解,呈现不同景象。其魅力在于超越时空,跨飞国界,与当下对话。 读书,能使人生站位高远,思想立意深妙,不愧是思想的灯塔、精神的底座、感情的港湾。 今天已难见古人“焚香沐浴,品茗涵咏”的行为。手机 终端大量普及,“互联网+悦读”提供无限阅读机会。但须避免“快餐化、大众化、低俗化以及碎片化”,力争做到宋儒陆九渊讲的“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博览群书,经典化阅读。在浩渺的元典世界徜徉,在辉煌的精神家园中慢步;穿越古今,知晓天下,寄托情怀,慰藉心灵,穆然深思,妙悟游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享受愉悦、怡养性情。林肯说过,最好的朋友就是书友。手捧一卷,操持雅好,尽洗尘心,神游物外,何其快哉! 我深深体会到,读书是奋斗历程中的充电加油,寂寞孤独时的开心伴侣,人生途程中的幸福修行。读书一但成为习惯,生活便不再乏味,就会由卡斯特所说的“借书的激情”转化为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充满乐趣和幸福。一日不读书,就像缺少了一项重要事宜,心不舒畅、身不自在,失魂落魄、少精无神。 清代学者张英说:“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特别是纸质经典,见则喜欢,读则畅快。总觉得原型纸质书更能体现“书”的原汁原味。无限博大精深的精神内容只有承载于纸质之中,才够书味儿,才有内涵。那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更与心灵贴近。电子书总觉闪忽不定,虚拟缥缈,让人眼花缭乱。一本心爱的纸质书,细读品鉴,把玩涵呤,随意勾画批注,从装帧到版式立体美感也是一种享受,更不用说那些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线装函收的了。 把大量看是碎片化的阅读链接组合起来,日积月累,便自成体系,再加以个性化融汇创造,便有“源头活水清如许”,自然文思泉涌,下笔有神;犹如饭食、久吃营养充沛、不觉身体发育壮大,精神高昂飞扬。 据有关资料,我国近年来人均读书量没超过7本,排在世界的60多位。民营书店一个个倒闭,新华书店销量日减,比起其它物质消费,是逆反性的差异拉大,说到老年人,那读书的就更少而又少了。 “读书节”不是庆贺式的短暂活动。人生天天应是“读书日”,如日三餐夜一宿一样不可或缺,真能做到,个人梦中国梦定能早日实现!

免责声明:文章《“读书节”感言 》来至网络,文章表达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站长处理!



本文》有 0 条评论

留下一个回复